正文 飲食上的誤區(2 / 2)

8.體重控製得越低越好的誤區

糖尿病患者控製體重有助於控製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細胞負擔,但絕不是刻意控製營養素,而變得瘦骨嶙峋。恰恰相反,若糖尿病患者體重低於標準體重許多,呈現營養不良體征,則肌體免疫抗病能力會大大下降,各種病原體便會乘機作亂。所以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以提高肌體的抵抗力。

9.高鹽的飲食習慣的誤區

很多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由於味覺方麵的原因,大多都口味較重,攝食鈉鹽比較多。但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食鹽中的鈉含量與澱粉的消化、吸收速度和血糖反應有著直接的關係。鈉鹽可以通過刺激澱粉酶的活性而加速對澱粉的消化,或加速小腸對消化釋出的葡萄糖的吸收,從而引起血糖濃度的增高。實驗證明,進食含鹽食物者的血漿葡萄糖濃度比進食不含鹽食物者高。因此,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應限製食鹽的攝入量。同時,飲食過成還容易導致高血壓,加重心髒負擔,促發心力衰竭,使人出現全身水腫及腹瀉等。一般來說,正常人每日食鹽量應在10克以下,即相當於4克鈉,而糖尿病並發腎病水腫時,鈉鹽攝入量應該更低。

10.狼吞虎咽的誤區

糖尿病患者攝入的食物常常是經計算而來,其有效營養成分應該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和利用。但是,進食的快慢及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響其營養成分的吸收。從營養學角度來講,食物在口腔裏反複咀嚼時,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唾液中所含的消化酶可以幫助食物的消化,從而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同時,細嚼慢咽還可延長進餐時間,即使減少食量也會因消化吸收得比較充分而達到飽腹感。反之,如果進餐時狼吞虎咽,必然會帶來很多不益之處,影響食物營養成分的充分吸收。實驗證明,粗嚼者比細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質13%、脂肪12%,並且食欲也比較旺盛。

進食時隻有在咀嚼5分鍾以後,食欲才能下降。這一現象與大腦中負責食欲的組織有關,當它接受從舌頭等部位傳來的相同刺激過多時,就會變得遲鈍,從而降低食欲,故咀嚼的時間必須長一些才能達到食欲下降的目的。狼吞虎咽隻能更使人胃口大開,極易造成食物超量才有飽腹感,從而使熱能頃刻間過剩,加重胃和胰腺等髒器的負擔,為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糖尿病患者作為特殊人群,必須杜絕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

11.經常吃花生、瓜子等幹果的誤區

花生、瓜子,是零食中營養最為豐富的食品,可以影響人體的血糖。花生和瓜子是含豐富脂肪酸的植物種子,是一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它們所含的熱量比同等重量的豬肉還要高上幾倍,大量食用肯定會影響體重的保持和血脂的控製,同時也會間接影響血糖和血壓的控製。所以,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的花生不宜超過10粒、瓜子不宜超過50粒,否則,對糖尿病的治療非常不利。

12.經常攝入咖啡因的誤區

醫學研究指出,咖啡因會幹擾人體對血糖的控製能力,從而使糖尿病惡化。專家通過醫學實驗發現,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葡萄糖以及胰島素含量提高與進餐時咖啡因的攝入量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對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實際上就是為了保持人體血液內葡萄糖含量的低下。而咖啡因則削弱了機體對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因此,它是糖尿病患者應堅決拒絕攝入的食物。

13.過多食用蜂蜜的誤區

高品質的蜂蜜是極佳的綠色食品,蜂蜜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每百克蜂蜜中含碳水化合物75.6克,蛋白質0.4克,脂肪19克,水分20克,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元素(鉀、鈉、鈣、鎂)及維生素和蜂膠、蠟、色素等。可見,蜂蜜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糖類)且含量極高。繼續深入分析,每百克蜂蜜碳水化合物中含葡萄糖約為35克,果糖40克,蔗糖約2克,糊精約l克。含量最高的葡萄糖和果糖均為單糖,進入腸道後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蔗糖和糊精略經水解後即可被吸收,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別明顯。從這一點來看,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蜂蜜。若糖尿病患者長期、大量地服用蜂蜜,血糖一天內將會出現大起大落,而血糖的不穩定對病情的控製極為有害,即便蜂蜜有某種保健功效,最終也會起到負麵作用。

14.不當的烹調方法的誤區

根據研究人員的調查發現,烹調方法對血糖有影響,具體地說,食物做得越稀、越爛,消化、吸收得就越快、越充分,血糖自然也就越高。可見,食物的烹調方法對血糖也有影響。所以說糖尿病患者應當注意食物的烹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