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八節企業不贏利是最大的不道德——商業的本質
“我是一個商人,做的事情就是在不危害社會的前提下為企業賺取更多利潤。賺錢又宣揚道德的,不是商人,而是慈善家。”
對於企業家的贏利和商業道德的關係,也就是企業家利潤和責任之間的問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有過精彩的講述,他認為:
“一方麵,在一個健全的市場製度下,企業追求利潤、為客戶創造價值以及承擔社會責任之間,不但不矛盾,而且是基本一致的。利潤,是社會考核企業,或者說考核企業家是否真正盡到責任的最重要指標。沒有這個指標,我們沒有辦法判斷企業行為是損害還是幫助了社會。
“另一方麵,在一個製度缺陷比較嚴重的社會中,利潤可能不是考核企業行為的最佳指標。這時候我們應該想辦法,使這個製度變好,使利潤能夠真正反映企業和企業家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拋開對社會製度的變革,用說教的方式解決這個矛盾。”
很顯然,史玉柱辦企業搞投資獲得這麼多的利潤,是希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家。
早在巨人大廈失敗的時候,買樓花的人就說史玉柱是大騙子。後來做腦白金,“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這句廣告詞又被許多人評為最爛廣告語。特別是在史玉柱做網遊之後,人們認為這是毒害下一代,更是遭到許多人的炮轟,甚至說他沒有商業道德,對此史玉柱表示:
“商業是什麼?商業的本質就是在法律法規許可的範圍內獲取最大利益,我是一個商人,做的事情就是在不危害社會的前提下為企業賺取更多利潤。賺錢又宣揚道德的,不是商人,而是慈善家。
“企業的目標是贏利,企業不贏利是最大的不道德。當年巨人集團垮掉的時候,是社會、是員工、是投資者在承擔企業失敗的惡果。所以,我反思,自己今後運營企業,一定要遵紀守法,一定要規範,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做大家認可的東西。”
頂著人們對網絡遊戲批評的巨大壓力,史玉柱依然堅持認為遊戲本身就是用來娛樂的,而並非是為了教育,他說道:
“我看有些人士在網上評論《征途》收費模式這個事情,完全不是就事論事,盡是扣一些大帽子,什麼‘貧富分化影響玩家和諧’、‘收費製度加大玩家負擔’,還有人甚至說我們的網絡遊戲教育意義不大,對社會進步起不到什麼好的作用。
“我真的是很納悶:網絡遊戲本來就是一個娛樂行業,大家在裏麵玩得開心就行,加入那麼多教育內容那還是娛樂行業嗎?那應該是教育行業做的事情呀。當然現在也有些教育類的網遊,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但《征途》當初定位就是一款純娛樂的產品,與教育八竿子打不著。”
這樣的回答,引起了許多媒體的炮轟,隨後相繼爆出許多不利的評價。對此史玉柱似乎看得很平淡:
“我以前也挺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摔過一次跤以後,我開始對外麵的評價不在意了。以前別人怎麼看我、別人怎麼看巨人,好像還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現在我覺得不是很重要了。媒體包括寫書的作者他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我不是太在乎他們怎麼說。另外,在1997年我最困難的時候,罵我的人比現在多很多,那樣罵過來一輪之後,我對這個的抵抗力就很強了。
“輿論上的一些東西對我幫助不大,威脅也不大。最近幾年,我做事做得很少,你想抓我的把柄也不容易抓到。民營企業出事的那幾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做事做得多、產業多、一個產業的項目多,我不一樣,很單純。”
同樣是互聯網行業,同樣是知名企業家,馬雲卻堅決表示不做網遊,認為那是於民於己都不利的事情,他也一直被認為是注重社會責任感的代表。相比較而言,有人認為史玉柱是逐利性比較強的企業家,向他提出疑問。史玉柱表達了自己對平衡處理商人逐利和社會責任的關係的觀點,他說:
“我認為自己和馬雲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一樣的。從公平角度,如果你把他劃入好的一類,那麼我也應該被劃進去。如果你把他往壞的一類劃,也把我劃過去。另外,關於社會責任和商人逐利,我覺得做一個企業,追求利潤是第一位的。你不賺錢就是在危害社會,對這個,我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