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王永慶:從一粒米起家的台灣經營之神

第一節CEO 個人素描

2008年10月15日,在中國台灣有“經營之神”美譽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病逝於美國紐約,享年92歲。

王永慶祖籍是福建省安溪縣,他的曾祖父因為日子過不下去,漂洋過海,後來定居在台灣省嘉義縣新店鎮直潭裏。幾代都以種茶為生,勉強糊口。1917年1月18日,台灣台北縣新店的一個貧苦農家喜添新丁——王永慶出生了。 

王永慶家裏一貧如洗,到了上學的年紀,王永慶穿著用麵粉袋改做的,上麵還印著“中美合作”字樣的褲子去上學。買不起書包,隻能用一塊破布包上幾本書。他連鞋子都沒有,總是赤腳在泥濘的山路上奔波。王永慶9歲那年,父親不幸臥病在床。王永慶看到母親日夜不停地操勞,總是力所能及地多幫母親做事。他挑水、養雞、養鵝、放牛……勉強讀到小學畢業。

有一天,祖父對王永慶說:“種茶這一行,餓不死,也吃不飽。你是讀過書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這裏,還是出門闖天下吧!”

於是,剛剛滿15歲的王永慶,帶著父親幫他借的200元本錢,一個人孤零零地來到嘉義縣城開了間小小的米店。

新店開張,沒有多少生意,王永慶便想方設法去打開銷路:把米裏麵的雜質挑幹淨,有人買米就主動為顧客送米上門,負責將米倒進米缸裏……這些精細的服務令顧客記住了這個勤快熱心的少年,他的生意變得越來越好了。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開辦了一個碾米廠,買進稻子碾米出售。他的米店的營業額大大超過了同行店家,越來越興旺。

這時,王永慶敏銳地發現台灣的建築業很有發展前途,他馬上搶先轉向經營木材,結果獲利頗豐,後來隨著經營木材業的商家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王永慶便毅然退出了木材行業。

20世紀50年代初,台灣急需發展紡織、水泥、塑膠等幾大行業。當時在台灣化工業中有地位有影響的一些企業家到國外考察後,認為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日本產品,所以不願在塑膠工業投資。出人意料的是,時年38歲的王永慶卻大膽進入了當時這一無人看好的項目,成立了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在塑膠領域大獲成功的王永慶先後成立了南亞塑膠工廠、台灣化學纖維工業公司等一大批企業。現在,王永慶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

如今,他的台塑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台灣企業的王中之王,台塑集團裏有台灣塑膠公司、南亞塑膠公司、台灣化學纖維公司、台灣化學染整公司、台旭纖維公司、台麗成衣公司、育誌工業公司、朝陽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員工7萬多人,資產總額15萬億元新台幣,形成名副其實的龐大“王國”。不僅在中國台灣的富豪中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學工業界也居50強之列。

王永慶從小家貧如洗,憑借驚人的毅力白手起家。他從農家子弟到億萬富豪,從不識“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膠大王”, 他的奮鬥曆程充滿了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