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做事應循序漸進(2 / 2)

隻有循序漸進,一步步穩紮穩打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後的成功才能水到渠成。與操之過急相比,這才是更為穩妥且勝算較大的處事方法。

吃古通今

猶太人哈同,1872年來到中國上海謀生,當時他24歲,年輕力壯,但身上除了穿著外,幾乎一無所有。他立誌來中國賺錢發財,但自己一無資本,二無專業知識和技術。他決心從一個立足點開始。

因身材魁梧,他很快便在一家洋行找到了一份看門的工作。要換別人是不願幹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輕高大,卻屈於當站門雇員。而哈同卻不那麼想,他認為看門賺來的錢是一種報酬,沒有丟臉和失身份感覺。

哈同在當看門工時,非常認真,忠於職守。下班後,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時間閱讀書籍,知識增進很快。老板覺得此人工作出色,腦子機靈,就把他調到業務部門當辦事員。

哈同在新的崗位仍一如既往地勤奮工作,業績不錯,逐步被提升為行務員、大班等。這時,他的收入大為增加了。但早懷壯誌的他,並沒有因此而知足。他認為自己創業時機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離開了打工崗位,自己開始獨立經營商行。

哈同自辦的商行取名為“哈同洋行”,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他以經營洋貨買賣為主。幾年過後,他就賺了很多錢。

隨著資本的增多,哈同仍沒有放緩自己追求。他開始買賣土地和放高利貸業務。另外,他自己也投資建造樓房供出租,從中獲取驚人的利潤。就這樣,他成為了大富豪。

老夫子點評:《塔木德》中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格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循序漸進要求人們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操之過急、急功近利通常會適得其反。

鏈接共享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列子·湯問》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把他的本領完全學到手,便自以為完全學到了,於是就要告辭回家。秦青並沒有阻止。他在城外大路上為薛譚餞行,並打起竹製的樂器,唱起悲哀的歌曲,聲音都振動了樹木,遏製了行雲。薛譚聽了,便向他認錯,請求回來再學,從此再也不敢說回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