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曰:“得意者無言,進知者亦無言。用無言為言亦言,無知為知亦知。無言與不言,無知與不知,亦言亦知。”(語出《列子·仲尼》)得到事物真義的人不必說話,知道普遍道理的也不必說話,沉默也是一種語言,大巧若拙也是一種智慧。
交友要交貧,貧賤之交最易識真假;有權時多交清淡朋友,有錢時不交酒肉朋友,得誌時慎交逢迎朋友,失意時要交知心朋友。總之一句話,澆樹要澆根,交友要交心。古人雲,君子交友先選擇而後交友,則少憂;小人先交友而後選擇,則多怨。交友有三宜: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講誠信的人交友,同學識淵博的人交友,不但能天長地久,而且能終身受益。古人的話告訴我們,交友貴在交心。
和列子隔鄰而居的是南郭子,他與列子相鄰達二十年之久,但他們之間從不來往,從不交談。在路上碰見,就好像沒有看見似的;以致於列子門下的學生和奴仆都以為列子和南郭有什麼仇怨,其他人也都這麼看。
一個從楚國來的人,聽人議論列子和南郭子有仇怨,便去問列子:“你和南郭子為什麼幾十年不說一句話?”
列子說:“南郭子的外形看上去很健壯,但他的心靈卻很空虛,耳朵什麼也聽不見,眼睛什麼也看不見,口舌也不說什麼,內心不牽掛任何東西,形體也不運動。和他交往,是不用外在的行動的,因此我們就沒有什麼來往和交談。你們誤以為我們有仇怨,為了澄清事實,我決定帶你們去見他一次。”
列子帶了一些弟子來到南郭子的住處,看見南郭子坐在那裏,不言語,不動作,好像泥塑木雕似的,別人看他那樣子,也就不和他交談。再回頭看列子,他也好像精神已經脫離開形體,似僵屍一般呆坐在那裏,人們也難以和他共同議論什麼。
回到住處後,大家紛紛議論列子和南郭子交往的奇妙之處,讚歎南郭子的非凡之處。列子說:“得到事物真義的人不必說話,知道普遍道理的也不必說話,沉默也是一種語言,大巧若拙也是一種智慧。南郭子和我就是這樣的人。你們不能理解,卻大驚小怪。”
正如列子所說,南郭子和他是心靈之交,他們之間心有靈犀,甚至不用言語就能實現正常的溝通和交流。或許列子的話有點言過其實,但他和南郭子的故事至少可以告誡我們,真正的朋友,應該是交心的朋友。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不是崇拜,不是仰視,更不是敬畏,而是相擁的知己。
真正的知己,靈犀相通,有相互吸引和相互促進的精神之交。羅曼·羅蘭23歲時在羅馬同70歲的梅森堡相識,後來梅森堡在她的一本書中對這段“忘年交”作了深情的描述:“要知道在垂暮之年,最大的滿足莫過於在青年中發現一顆和你一樣向理想和目標奮進、蔑視低級庸俗趣味、為個性自由而勇敢鬥爭的心靈……多虧這位青年的來臨,兩年來我得以同他進行愉快的精神交流,這種交流不斷激勵著我,我又獲得了思想的青春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強烈興趣……”
真正的知己,任何時候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一個人在失敗的時候有幾個朋友,也比在勝利的時候有許多朋友要強的多。嵇康死前安慰痛哭的幼子:“隻要你山濤伯伯活著,你就不會是孤兒!”山濤是誰?是嵇康曾主動與之絕交的朋友。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山濤並沒有讓嵇康失望。
真正的知己,能肝膽相照。公元前4世紀,意大利一個叫皮斯阿司的小夥子因觸犯暴虐的國君而被判處絞刑。孝順的他請求回家與父母訣別,可始終未得到暴君的同意。就在這時,他的朋友達蒙願意代他服刑:“皮斯阿司若不如期趕回,我可以替他臨刑。”暴君勉強應允。行刑之期臨近,皮斯阿司仍杳無蹤跡,人們都嘲笑達蒙,竟然傻到用生命來擔保友情!達蒙很快被帶上了絞刑架。當人們悄無聲息地目睹即將到來的悲劇時,突然,遠方傳來了皮斯阿司的聲音,飛奔在暴雨中的他高喊:“我回來了!”皮斯阿司熱淚盈眶地擁抱著達蒙,所有的人都在拭淚。國君也被這一幕感動了,“我願意結識這樣的朋友。”他出人意料的特赦了皮斯阿司。
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人們都在人海中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欲將心事付瑤箏,弦斷有誰聽”的那個聽者。
沒有朋友的人生,就像沒有樹林的沙漠,經不起風雨;沒有朋友的人生,就像久汗的禾苗,慢慢走向枯萎。相信通過你的真誠和不懈努力,一定會找到真正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