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達則兼濟天下(1 / 2)

行年六十,氣幹將衰,棄其家事,都散其庫藏、珍寶、車服、妾媵,一年之中盡焉,不為子孫留財。(語出《列子·楊朱》)

活到六十歲時,氣血體力都衰弱了,於是拋棄家事,把自己府庫中所藏的珍珠、寶器、車馬、衣服以及妻妾婢女都散放出去,不到一年這些東西便全沒了,也沒有為兒孫留下點財產。如果說賺錢體現了一個人的福報,那麼,如何使用卻反映了他的智慧。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為人敬重的卻不多。原因是什麼?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合理的使用自己的財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儒家思想中對君子、士大夫品行的基本要求,意思是在沒有機會時,要注意自己在道德、品質、文化等方麵的修養,當機會來臨時,就施展抱負,擔當重任為國家為社會出力。

《列子·楊朱》篇中,列子也講了一個有關“達則兼濟天下” 的故事。衛國有一個人叫端木叔,是子貢的後代。他憑借祖先積聚的財產,不再栽田種地,經營家業,而是醉心於玩樂。凡是人們想做的,他沒有不做的;凡是人們想玩的,他沒有不玩的。他要出去旅遊,哪怕是遠隔千山萬水,他都要想方設法去。在他廳堂裏的賓客每天都數以百計,廚房裏煙火不斷,廳堂裏音樂不絕。

但同時,他將奉養自己家人後剩餘的錢財先施舍給本宗族;仍有剩餘,就施舍給本鄉本土的人;再有剩餘,就施舍給全國的人。他活到六十歲時,氣血體力都衰弱了,於是拋棄家事,把自己府庫中所藏的珍珠、寶器、車馬、衣服以及妻妾婢女都散放出去,不到一年這些東西便全沒了,也沒有為兒孫留下點財產。

禽滑厘聽到這件事後,說:“端木叔肯定是瘋了,他辱沒了自己的祖宗。”

段幹生聽到後卻說:“端木叔是位通達事理的人,他的德行超過了自己的祖先。他的行為別人無法理解,但卻是合乎情理的。”

中國古代曆來主張修身齊家,盛行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因此,端木叔樂善好施、廣散錢財,“挖祖業牆角”的行為在當時是不為人們理解的。而這,恰恰也是端木叔的過人之處。

私人財富之所以是私有,就是因為所有人對它有完全的支配權,如何使用完全是所有人的事。但從根本上說,私人財富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它產生於社會資源和社會勞動,隻是通過一定的社會分配製度和法律規範的調節而分屬個人所有。擁有大量財富的富人,雖然法律並未規定其應該肩負更多的社會職責,但從情理上講,富人不應該缺失回報社會的意識。

一位哲學家曾說:財富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第一追求目標,但很多人在追求到財富之後,心裏並不輕鬆。在沒有財富的時候,目標很明確,就是追求財富,以為在有了很多錢以後,人生的一切問題就都好解決了。可是,真正有了財富,卻往往發現人生的問題更多、更麻煩,而且,往下怎麼走的目標也模糊了。事實上,正是在有了財富以後,人生的大考驗開始了,人生觀的問題更加尖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