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金融危機:一場人性的博弈 (3)(1 / 3)

熱錢是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國際間短期資金的投機性移動主要是為逃避政治風險,追求彙率變動,重要商品價格變動或國際有價證券價格變動的利益,而熱錢即為追求彙率變動利益的投機性行為。當投機者預期某種通貨的價格將下跌時,便出售該通貨的遠期外彙,以期在將來期滿之後,可以較低的即期外彙買進而賺取此一彙兌差價的利益。由於純屬買空賣空的投機行為,故與套彙不同。在外彙市場上,由於此種投機性資金常自有貶值傾向貨幣轉換成有升值貨幣傾向的貨幣,增加了外彙市場的不穩定性,因此,隻要預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讓升值的貨幣大幅波動或實行外彙管製,才能阻止這種投機性資金的流動。

熱錢的可怕之處在於巨大的不確定性,熱錢來無影去無蹤,熱錢的掌門人更是若隱若現、神出鬼沒。無法確定它的規模和流進、流出的時間,因此也無法預先估量它所帶來的衝擊。熱錢代表著一種弱肉強食的生活方式、一種"狼性"文化。為了保衛我們的財富,避免金融動蕩,要始終對熱錢保持高度警惕。

熱錢進入渠道多達十餘種,主要有:

其一,虛假貿易。在這一渠道中,國內的企業與國外的投資者可聯手通過虛高報價、預收貨款、偽造供貨合同等方式,把境外的資金引入。

其二,增資擴股。既有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原有注冊資金基礎上,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投資項目”等理由申請增資,資金進來後實則遊走他處套利;在結彙套利以後要撤出時,隻需另尋借口撤銷原項目合同,這樣熱錢的進出都很容易。

其三,貨幣流轉與轉換。市場有段順口溜可說明這一熱錢流入方式:“港幣不可兌換,人民幣可兌換,兩地一流竄,一樣可兌換”。國家外彙管理局在檢查中發現,通過這樣貨幣轉換和跨地區操作的辦法,也使得大量熱錢“自由進出”。

其四,地下錢莊。地下錢莊是外資進出最為快捷的方式。很多地下錢莊運作是這樣的:假設你在香港或者境外某地把錢打到當地某一個指定的賬戶,被確認後,內地的地下錢莊自然就會幫你開個戶,把你的外幣轉成人民幣了。根本就不需要有外幣進來。

從未停止的“帕累托改進”:金融管製

假設一個社會裏隻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快餓死的乞丐,如果這個百萬富翁拿出自己財富的萬分之一,就可以使後者免於死亡。但是因為這樣無償的財富轉移損害了富翁的福利(假設這個乞丐沒有什麼可以用於回報富翁),所以進行這種財富轉移並不是帕累托改進,而這個隻有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快餓死乞丐的社會可以被認為是帕累托最優的。這裏可以與古典功利主義的標準做一比較。按功利主義的標準,理想的狀態是使人們的福利的總和達到最大化的狀態。如果一個富翁損失很少的福利,卻能夠極大地增加乞丐的福利,使其免於死亡,那麼社會的福利總和就增加了,所以這樣的財富轉移是一種改善,而最初的極端不平等狀態則是不理想的,因為它的福利總和較低。所以西方經濟學中的功利主義認為,應當“拔一毛而利天下”,為了提高福利總和可以減少一些人的福利。但現代西方經濟學出現了一種最佳的方案——“帕累托最優”,即在提高某些人福利的時候不能減少任何一個人的福利。

帕累托改進是指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一方麵,帕累托最優是指沒有進行帕累托改進餘地的狀態;另一方麵,帕累托改進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帕累托最優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

同樣,在金融市場中,也在不斷進行著帕累托改進。而金融管製就是對金融市場進行帕累托改進的最好方法。

從20世紀70 年代起,金融自由化和放鬆金融管製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各國都在尋求一種減少政府幹預的經濟運行機製。管製或許可以減少,在有的行業和領域也可能會消失。但事實上,隻要有政府的存在,就無法消除政府幹預,政府是影響企業和市場的重要宏觀環境變量。管製是政府發揮經濟職能的重要形式,將會伴隨政府的存在而存在。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領域,金融管製或許會減少,但卻不可能消失,也不應該消失,隻會產生更多的替代形式或更新的管製方式。金融管製有其存在的客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