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競爭的限製
競爭的加劇會增強銀行過度冒險的動機。競爭導致的盈利能力的削弱會迫使銀行為了維持既有的利潤水平而承擔更大的風險。因此,很多國家的政府都通過監管保護避免過度競爭。美國過去在這方麵的監管主要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對分支機構的限製,減少銀行間的競爭。另一種是製止非銀行機構從事銀行業務,這一點在1999年已經被廢除,但在其他很多國家這一點還是毋庸置疑執行的。對銀行競爭的限製實際上也會產生不利的效果,因為會導致消費者成本的增加,降低銀行機構的效率。所以,近年來對於競爭方麵的限製銀行監管部門漸漸放鬆。隨著電子金融的發展,銀行監管部門將會分散一部分精力處理隨之產生的新問題。
危機之下,信心能戰勝一切
我國證監會一位官員曾說過,“其實我們不關心點位,關注投資信心。”
2008年4月某日,上證綜指收在3094.67點,直逼3000點關口,與半年前的高點6124.04點幾近對折。閉市後,證監會緊急召集相關部門討論緩解“大小非”解禁壓力的政策措施。
兩天後的周日晚間,《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對外發布。證監會要求“大小非”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超過總股數1%的存量股,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係統轉讓所持股份。
意見出台後,市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利好樂觀情緒。但很快,仍然被悲觀情緒衝垮。股指盤中一度跌破3000點,市場恐慌情緒繼續蔓延。但根據後來有關部門的反應來看,金融決策高層顯然對此有所準備。
一星期後某天下午4點,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被通知到國務院開會,稱議題有關市場方麵。此次開會的結果是,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下調3個百分點。這一政策立竿見影。印花稅稅率從千分之三下調到千分之一的第一天,上證綜指上漲304.70點,漲幅9.29%,收於3583.03點。兩市當日尾盤近千隻個股漲停,為A股市場有漲跌幅限製以來的曆史第二大漲幅。
這是2008年政策在重塑公眾信心中的表現,雖然隨著外部環境的持續惡化,中國股市還是難逃繼續下跌的命運,但是卻讓我們在這場股市保衛戰中公眾信心的力量。
政府如何重塑公眾信心在治理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的政策得到公眾的信任,公眾就會有相應的預期並會按照官方的意圖去做。建立對市場的理想預期,抑製金融危機就會容易得多。但這意味著政府的言論和政策必須得到公眾的信任。相比於中國政府對於股市的支持,玻利維亞政府曾經的舉動更使人驚詫。
1985年玻利維亞政府在治理惡性通貨膨脹時利用公眾信心發生了戲劇性的效果。
在1985年上半年,玻利維亞的通貨膨脹高達20,000%,並且不斷上升。事實上,當時的通貨膨脹率如此之高,以至於當人們排隊買電影票時,票價也在上漲。1985年8月,玻利維亞的新總統宣布了他反通貨膨脹的政策——新經濟政策。為了控製貨幣增長率和建立公眾的信任,新政府采取了非常積極的措施消除預算赤字:它關掉了許多國有企業,取消補貼,凍結公共部門的工資,並開征新的財富稅。財政部也在采取新的措施:每天都要實現預算平衡。如果沒有意外情況,財政部長承諾不會批準超出一個月稅收收入的支出。
政府的積極措施贏得了公眾的信心,玻利維亞的通貨膨脹在1個月內就得到了控製,而總產出的損失很小,小於GDP的5%。一般情況,當通貨膨脹率下降1%,當年的總產出會下降4%。
毫無疑問,贏得公眾信心的反通貨膨脹政策可以取得極大的成功。信心對金融市場的發展及穩定起到支撐作用。如果投資者的信心,受到極大的打擊,也許會導致證券市場崩盤,金融環境更加混亂。而相反,如果政府舉措能夠穩定公眾信心,對於支持市場穩定將會起到很大的利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