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走進衍生金融工具家族 (3)(2 / 3)

1986年,當微軟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時候,每股股價隻有10美分。到了1999年,伴隨著互聯網狂潮,微軟股價躥升到每股59.56美元,而且這個價格還是多次拆股之後的結果。蘭德爾回憶說,在股指一路飆升的時候,微軟人個個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安裝了空白表格程序,隻要輕輕敲一下鍵盤,實時期權收益就能夠呈現在眼前,“當我看著那些數字的時候一陣狂喜,這些一路上揚的數字意味著我這輩子永遠是富豪了”。

擁有了這麼多的財富,38歲的蘭德爾從微軟提前退休了,他在西雅圖市中心買下了一幢豪華公寓,每天隨心所欲地安排著自己的生活。隻要理性投資,他的錢這輩子都花不完。

據專門為微軟提供谘詢的經濟學家迪克·康威說,到1999年底,8000名微軟員工從期權中賺到了總共80億美元,是波音公司當時9.9萬名員工年度總收入的1.5倍!

期權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可以讓一個小小的熨衣工一夜之間就成為富豪呢!

期權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力,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期權就是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按照一個固定價格購買股票的權利,當股票價格暴漲時,這一權利就能變成實實在在的收益。

期權交易事實上是這種權利的交易。買方有執行的權利也有不執行的權利,完全可以靈活選擇。期權分場外期權和場內期權。場外期權交易一般由交易雙方共同達成。

期權,它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金融工具。從其本質上講,期權實質上是在金融領域中將權力和義務分開進行定價,使得權力的受讓人在規定時間內對於是否進行交易,行使其權力,而義務方必須履行。在期權的交易時,購買期權的和約方稱作買方,而出售和約的一方則叫做賣方;買方即是權力的受讓人,而賣方則是必須履行買方行使權力的義務人。

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之間既有區別又聯係。其聯係是:首先,兩者均是以買賣遠期標準化合約為特征的交易;其次,在價格關係上,期貨市場價格對期權交易合約的敲定價格及權利金確定均有影響。一般來說,期權交易的敲定的價格是以期貨合約所確定的遠期買賣同類商品交割價為基礎,而兩者價格的差額又是權利金確定的重要依據;第三,期貨交易是期權交易的基礎交易的內容一般均為是否買賣一定數量期貨合約的權利。期貨交易越發達,期權交易的開展就越具有基礎,因此,期貨市場發育成熟和規則完備為期權交易的產生和開展創造了條件。期權交易的產生和發展又為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進行期貨交易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工具,從而擴大和豐富了期貨市場的交易內容;第四,期貨交易可以做多做空,交易者不一定進行實物交收。期權交易同樣可以做多做空,買方不一定要實際行使這個權利,隻要有利,也可以把這個權利轉讓出去。賣方也不一定非履行不可,而可在期權買入者尚未行使權利前通過買入相同期權的方法以解除他所承擔的責任;第五,由於期權的標的物為期貨合約,因此期權履約時買賣雙方會得到相應的期貨部位。

互換:規避利率風險的重要工具

為了避免利率的波動帶來的資本損失,在名目繁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中,產生了利率互換,這是一種有效規避利率風險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