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生最大的藝術(1)(3 / 3)

更有境界的人,對自己所屬的民族、國家,對共生於這個地球的各個種族、各個國家滿懷著熱情,關心國際國內發生的大事,就像關心鄰居發生的事一樣。中國女排得了世界冠軍,你能不興高彩烈嗎?中國足球輸了球,你能不焦急不安嗎?這是他愛的第三個層次。

大智大慧之人,不僅具有上述的三個層次,而且能夠超越對具體事物的愛心而上升到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能夠對漫漫曆史之河給予沉靜的思索和持久的注視。盡管人的生命有限,但這種大愛者將其愛心融入進綿綿不斷的生命長河,因而使有限的生命獲得了一種永恒的輝煌。

這是真正的生命之愛。大愛者無時無刻不可以體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熱流湧遍全身,體驗到自己與自然、與人類的互親和互愛。

在人類大家庭裏,每個人都是其中一份子,愛與被愛、自愛與他愛都是互相的,沒有天生的高低貴賤之分。聰明人懂得,愛心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生命充實而有光彩的需要。無論是顯貴一時還是默默無聞,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對愛心來說,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愛心使人善良、明智、聰慧。富有愛心,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3.白隱禪師

白隱禪師一向受到鄰居的稱頌,說他是位生活純潔的聖者。

有一對夫婦,在他附近開了一家食品店,家裏有個漂亮的女兒。不意間,兩夫婦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了起來。

這事使她的父母頗為震怒,追問來由。她起初不肯招認那人是誰,但經一再苦逼之後,她終於說出了“白隱”兩字。

她的父母怒氣衝衝去找白隱問罪,但這位大師隻有一句答話:“是這樣嗎?”

孩子生下來後,就送給白隱。此時,他的名譽雖已掃地,但他並不介意,每天非常細心地照顧孩子,向鄰居乞討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

事隔一年,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再也忍不下去了,她終於向她的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親生父親是在魚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將她帶到白隱那裏,向他道歉,請他原諒,並將孩子帶回。

白隱在交回孩子時輕聲說道:“是這樣的嗎?”

這位白隱大師是很富有愛心的,但還不能說會愛。他本可以在恰當的時候用恰當的方式向受騙女子的父母陳述事情的原由,使真相大白,但他沒有這樣做。他選擇的這種甘願受過的方式一方麵掩蓋了事實真相,另一方麵還給年輕女子和她的父母帶來愧疚和懊悔,讓他們覺得傷害了一個好人,這種精神負擔肯定是這位仁慈為懷的禪師不願看到的。悟道如禪者況且不能自以為完全掌握了愛的藝術,我們這些凡俗之輩,在麵對“愛”這個字眼時,不更應謙虛謹慎一些嗎?

三、兄弟朋友

人與人之間的仁愛,不應該有功利的目的,就像人人都愛自己一樣有真心,而不能像愛馬一樣,其目的是為了使用馬。

——《墨子·經說上》語譯

人與人之間互相殘害,君臣之間不仁惠忠誠,父子之間不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和睦協調,這就是天下之害。

——《墨子·兼愛中》語譯

人倫在中國至高無上,它是一種社會秩序,又是一種人際關係。處好它實在不易。

1.兄弟

說起兄弟,人們常常就聯想到親親熱熱,所謂“兄弟如手足”,因而,兄弟常用來形容人世間最真摯的關係。其實,這隻是問題的一麵;另一麵是,兄弟之間的爭鬥,大至江山社稷,小至眼角眉梢怨氣,古往今來,從未間斷過,其手段之毒,下手之狠,絕不亞於異族異姓之間的搏殺,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兄弟是一根藤上的瓜,一棵樹上的果,血緣關係把他們先天地連在一起,正因為離得太近,親熱和怨恨便都容易發生。

一母所生,父母自然應該平等待之,兄弟姊妹之間也就以要求平等來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老大買了一件新衣服,則必須給老二、老三也買;分糖吃,老幺十顆,老大老二也要是十顆。這中間若有稍微的偏差,就會產生矛盾。父母留下遺產,兄弟姊妹,平均分攤,這叫十個指頭一般齊,手背手心都是肉。弄得不好,就會翻臉。

因此,一個人是否善於處理兄弟關係,最能檢驗一個人的胸懷和度量。兄弟之間不和的人,往往度量小,私心重,缺乏修養。過分在兄弟間斤斤計較,擔心別人占便宜,這種人絕對目光短淺,不會有大出息。

父母給你什麼,給你多少,與兄弟們是否一樣,那是父母的事。如果父母留給你的東西少些,說明他們認為你是兄弟中最有能力的,你可以靠自己掙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多給一點給兄弟們,那是一種美好的愛心。

兄弟是人生的伴。成家後,人生的伴是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成家前,則是自己的兄弟。同在一口鍋裏吃飯,同在一個盆裏洗澡,同在一張床上睡覺,同在一盞燈下讀書。當兄弟之情成為一種回憶時,無論是歡笑還是哭鬧,都充滿了甜蜜的溫馨,讓人好感動好感動。沒有兄弟姊妹的人生,該失去多少歡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