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秘密的活學活用(10)(3 / 3)

金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不論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愛好、資曆和財產是否相同,都是能夠思維的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應該受到尊重。金主張公正無私的愛、普遍的愛,愛一切人,甚至要愛敵人。“敵人不愛你,因為敵人不懂得什麼是愛;我們愛敵人,是對一切人的救贖性的善良態度。”信仰人的尊嚴和價值、基督教的普遍仁愛、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構成了金的思想基礎和行動準則。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因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而被蒙哥馬利市當地警員以違反公共汽車座位隔離條令為由逮捕。金立即組織黑人進行抵製公共汽車歧視黑人的鬥爭。全城5萬名黑人拒乘公共汽車385天,最終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在交通工具上實施種族隔離為非法。這是美國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鬥爭勝利,從而揭開了持續10餘年的民權運動的序幕。這次成功也使金鍛煉成為民權運動的領袖。

此後,金竭力主張運用非暴力的方式為黑人爭取權益。他認為,隻要一個國家的立國理念是人道的、自由的,即使由於曆史的原因還存在許多暗角,人們對平等、正義的訴求也遲早會取得勝利。

1960年1月31日,一個黑人大學生到一家連鎖店買酒遭到拒絕,理由是“我們不為黑人服務”。金於是發起“入座運動”,具體做法是,平靜地進入任何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地方,禮貌地提出要求,得不到就不離開。不到兩個月,運動席卷了美國南部50多座城市。參加者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服裝整潔,頭發一絲不苟,以最有尊嚴的目光請求服務。縱使遇到嘲弄、侮辱,依舊不卑不亢,得不到服務,就坐下來讀書。許多人在運動中被捕,但馬丁路德金早已發出號召——“填滿監獄”。

1963年8月,金組織了美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自由進軍”運動,率領20多萬名黑人向首都華盛頓進軍,為全美國的黑人爭取人權。8月28日,金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發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的正義呼聲。迫於巨大的壓力,美國總統約翰遜於1964年簽署了民權法案。同年,馬丁·路德·金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支持田納西州孟菲斯市清潔工人罷工鬥爭中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年僅39歲。他的遇害引發了美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人抗暴鬥爭浪潮,席卷全美125個城市。

1986年,美國政府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金的誕辰)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1987年,他的誕生日被聯合國定為紀念日。

第五節世界的秘密運用

相對於漫長的地球曆史來說,人類的誕生並不久遠。直至現代社會的今天,作為萬物的靈長,人類還麵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貧窮、饑餓、疾病、自然災害、環境汙染、能源枯竭、暴力衝突、恐怖襲擊、局部戰爭等等,這些都需要人類自身逐步去解決,去完善。

而在這改善的過程中,作為世界的一員,每個人都應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容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對此,吸引力法則同樣在這方麵發揮著它的引導作用。

注意力誤區

每天早晨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

——比爾·蓋茨(企業家)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被置身於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因特網、電視台、電台、報紙等,每時每刻都在向人們發出各種信息。全世界僅報紙一項,每天就有幾億份在發行,每月出版的書籍雜誌也有幾萬種,因特網上雪崩式的信息更是讓人應接不暇。

麵對當前信息爆炸的現實,人們究竟應該將有限的注意力放在哪裏?

一位哲人說過:“絕對的光明與絕對的黑暗,對於一個人來說,結果是一樣的——什麼也看不見。”同樣,沒有信息與擁有無限多的信息,結果也一樣——在無限多的信息中,你將無法或很難找到對你真正有用的東西。

於是,很多人開始盲目起來。為了得到自認為有效的信息,為了了解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在發生著什麼,他們開始抽時間關注一切熱點信息,並慢慢形成習慣,特大事故、重大災害、恐怖事件、局部衝突等等,總是看得津津有味。而這些文字的創造者們,也充分利用讀者的這種注意力傾向,特意將這些少見的、出人意料的負麵資訊放在醒目的位置。

其實,編者和讀者的注意力都陷入了一種誤區。吸引力法則認為,專注在負麵事物上,是無法幫助這個世界的。當你專注在這個世界的負麵事件上時,不僅會增加它們的能量,也會為自己的生命帶來更多的負麵事物。

當發生的事情不是你希望發生的,這就是吸引力在提示你應該改變想法、發出新的訊號了。即使世界局勢依舊如此,你也是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