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秘密的活學活用(15)(1 / 3)

的確,將目標具體化、數字化是十分必要的,隻有形容詞的空泛目標,並沒有多大意義。你應該將你的財富目標與內容數字化,例如時間化、數量化、金額化。

實現致富夢想的第一步,就是先想清楚如下問題:希望得到多少財富?希望從事哪種工作?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人對於這些問題都隻有模模糊糊、零零碎碎的念頭。不清晰明了的想法與念頭就如同一團迷霧,無法將自己的願望準確清晰地傳遞給宇宙能量。打個比方,當一個人給朋友發電報或發送電子郵件時,他會不會隻發26個字母呢?或許是從字典中隨意抽取一些單詞來作為電報的內容呢?當然誰都不可能那麼做!要發也一定會發思想清晰、意義明確並具連貫成語句的話。

同樣是這個道理,一個夢想致富的人,一定要用準確、完整、容易被理解的語句來向宇宙能量傳遞給他的願望。否則,宇宙能量將無法感知那些尚未成型的想法或模糊的願望,也就無從啟動它的力量,來實現你的願望了。

此外,在為致富夢想行動之前,一定要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裏,知道自己應該朝哪個方向前進。這樣才能明白未來已經在前方做了什麼準備。沒考慮清楚就盲目行動,隻能越來越遠地偏離夢想的軌道。所以,目標一定要明確。否則,一切行動都會變得很盲目,就會浪費時間和耽誤前程。

比如,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就立誌要成為一名科學家,這樣的人生目標就不是很明確。因為科學的門類很多,究竟要朝哪方麵努力,做哪一門學科的科學家呢?確定這個目標的人並不是很清楚,因此也就難以把握。

假如真的不知道該往哪裏走,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那麼就先停下來仔細思考。若是連思考方向的時間都怕浪費,恐怕這一生的時間都要被盲目的消耗掉了。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因為明確的目標和周詳的計劃,才是事半功倍的前提保證。

確定目標也不能太寬泛,而應該確定在一個具體的點上。如同用放大鏡,隻有穩穩地把握住放大鏡,對準了焦距,把陽光聚集成一個點,才能使一張紙燃燒起來一樣。它還如同建造一座大樓一樣,圖紙設計不能隻是個大概樣子,必須在麵積、結構、款式等方麵都是特定和具體的。總之,目標應該用具體的細節反映出來,否則就顯得過於籠統而無法付諸實施。

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孩子到沙漠捕獵駱駝,他們到達目的地後,父親問老大:“你看到了什麼?”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獵槍、駱駝,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父親搖頭說:“不對。”

父親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還有沙漠。”父親又搖了搖頭。

父親再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三,老三回答:“我隻看到了駱駝。”父親高興地說:“答對了。”

打獵時獵物就是目標,明確它,瞄準它,才能擊中它。追求財富也是同樣的道理,目標明確,方向才能明確,夢想才能實現。

不為金錢而工作

很多工作著人腦海中都有這種感覺,認為金錢的唯一來源隻有工作,要想掙更多的錢,就必須更辛苦、更勤奮地工作。如果你有這種想法,趕緊拋棄吧。它對你並沒有什麼好處,隻會導致你生活的勞苦和金錢的窘境。

——朗達·拜恩(作家、成功學家)

勞動創造價值,創造財富。人們都認為,工作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給自己帶來財富,以養家糊口,謀得生存。其實不然。

在吸引力法則看來,為金錢而工作的思想是錯誤的。因為你缺錢,所以你必須去工作,甚至很辛苦的工作。在一開始,你就感覺自己是缺錢的,認為工作是金錢的唯一來源,你的精力便永遠耗費在不良境況的改善中,而不會做好迎接富足的準備。

現代很多人由於房貸壓力等,對於薪酬的要求十分強烈。這些人由於過分專注於工資條,結果把自己吊死在工資條上,工作不開心,不如意,更不敢退出或者更換工作,長此以往,他們的收支自然會失去平衡,生活也不斷麵臨新的困境。

為金錢而工作,不僅自己給自己判了有期徒刑,而且延長了這種“刑期”。要給自己減刑,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吸引力法則來改變自己的心境,也即“經營”——經營自己的收支情況,降低對工作收入的依賴,或者熱愛我們的工作,將其當成一份事業來經營。

美國布隆伯格公司2002年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當年個人資產已經達到305億美元的巴菲特仍在拿著低廉的工資——33萬/年,相當於一名矽穀的軟件工程師。而巴菲特在提薪之前他的工資長時間保持在10萬/年的水平上。

在大家驚呼巴菲特如此“廉價”的時候,巴菲特隻說了一句話:不要為錢工作!

在我們身邊,大多數人都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種交易:我為老板打工,老板給我工資。但是在巴菲特的眼中,工作是一份事業,是應該用來經營的。這種理念一方麵可以讓其在工作的時候更用心,更開心,也為他吸引來了更多的財富。

金錢並不是工作的全部意義,這點也在比爾·蓋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比爾·蓋茨對財富有著獨特的理解。對他而言,創業是他人生的旅途,財富是他價值量化的標尺,他曾這樣說:“我不是在為錢而工作,錢讓我感到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