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這就是比爾對金錢最真實的看法。比爾很少關心錢的問題,也不在意自己股票的漲跌。錢既不會改變他的生活,也不會使他從工作上分心。他經常會告訴那些向他求經的朋友:“當你有了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隻不過是一種符號而已,簡直毫無意義。”
比爾非常討厭那些喜歡用錢擺闊氣的人。他公開在《花花公子》雜誌上發表言論:“如果你已經習慣了享受,你將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樣生活,而我希望過普通人的生活,我害怕享受。”作為微軟的董事長,不關心自己的錢財,也不在乎自己股票在市場上的漲落,這確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比爾最關心的是他偉大的微軟王國,錢隻是他這些事業的產物。
比爾總是告訴妻子,自己努力工作並不隻是為了錢。對待這筆巨大的財富,他從沒有想過要如何享用它們,相反,在使用這些錢時卻很慎重。他不喜歡因錢改變自己的本色,過著前呼後擁的生活,他更喜歡自由自在地獨立與人交往。甚至見到熟人時,還像從前一樣熱情地與他們打招呼:“哦,你好,讓我們去吃個熱狗如何?”
對於自己的衣著,比爾從不看重它們的牌子或者是價錢,隻要穿起來感覺很舒適,他就會很喜歡。一次,比爾應邀參加由世界32位頂級企業家舉辦的“夏日派對”,那次他穿了一身套裝,這還是美琳達先前在泰國給他買的用來拍照時穿的衣服,樣子還不錯,隻是價格還不到歌星、影星一次洗衣服的錢。但比爾不在乎這些,很高興地穿著這套衣服參加了這次會議,他生活的教條就是:“一個人隻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就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有問題出現時,比爾都不會首先想到用錢來化解一切。他甚至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也從沒有包機旅行過。對他來說,錢失去了對常人那樣的誘惑力,他始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我需要像普通人一樣生活,我害怕因為過分享受而失去這種生活,這在許多人看來也並不是一個榜樣。”
比爾·蓋茨富可敵國,可他工作賺來的巨大財富並沒有用於奢侈的生活,而是盡量的克製簡用。如果工作的意義僅僅是為了賺錢,那麼他為何還要工作呢!
我們也應向比爾·蓋茨學習,避免將金錢當作工作的唯一目的的想法。如果你想富足,就要懷著富足的心情去經營它,去迎接它,而不是陷入“工作-金錢-更努力的工作-更多的金錢”的思想沼澤。
你從不缺錢
我經常碰到一些人不止一次地說:“我買不起。”看見喜歡的衣服,他們對自己說“我買不起”;看見夢想中的車子從眼前駛過,他們對自己說“我買不起”;看見如意的房子,他們對自己說“我買不起”……這都是必須作出改變的。你要永遠對自己說:“我買得起。”
——詹姆斯·阿瑟·雷
有一份調查表明,人們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多數人感覺煩惱的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
也許現在你的銀行戶頭上並沒有多少錢,但吸引力法則仍要告訴你的是,即使你沒有一分錢的積蓄,你也是富有的。
首先,你要徹底扭轉你的思想,將注意力放在富有上,而不是貧乏上。不要去想還有什麼賬單需要支付,更不要去想自己還負債多少。它們隻會給你帶來更多的賬單和債務。你要想的是你會收到多少支票,會有多少收入,會有多少債務人給自己送錢來。總之,你要盡可能的感覺富足,感覺金錢的美好。
接著,生活中的一些東西,尤其是那些你感興趣的、日思夜想的東西會打斷你的想象。以前麵對這些時,你可能會說:“以我現在的經濟條件,我支付不起。”那麼現在,是改變這種說法的時候了。你要說“我買得起。”不管你看見的是衣服、車子、房子或其他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你都要說“我買得起”。
然後,你一直這樣做下去,你的現狀就會逐漸開始改變了。專注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你已經將注意力從缺錢轉向富足,感覺富足是如此的美好,你當然會吸引到金錢和富足。
大衛·希爾莫說:“從根本上說,人是沒有貧富之分的。貧窮和富裕都是一種心態,完全看你怎麼想。”人永遠不必為金錢煩惱,因為每個人天生就是富裕的。
一個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一位老人,問他:“年青人,幹嗎不高興?”青年回答:“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老是這麼窮?”
“窮?我看你很富有嘛!”
“這從何說起?”青年問。
老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假如今天我折斷了你的一根手指,給你1000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斬斷你的一隻手,給你1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翁,給你1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000萬,你幹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