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讓他人為你雪中送炭(2)(1 / 3)

做醫生的張女士早在3年前曾因自己孩子轉學一事求過教委的一個老同學,而且也送了一些人情錢,可對方沒要。這下可好,再接下來的3年內,那位同學便多次帶著親朋好友來醫院找張女士幫忙,有些事根本不能辦,像嬰兒性別鑒定,高價病房算低價等,著實給張女士出了不少難題。還了人情的張女士,後來就想辦法漸漸疏遠了這位同學,再後來兩人就索性斷絕了來往。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樣,幫助了別人,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裏有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負麵的影響——幫助了別人,卻沒有增加自己的人情賬戶。這是因為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人情一旦透支,你們之間的感情就會轉淡,甚至朋友會對你避之唯恐不及,有可能情分就此斷絕。因此要盡量把人情用在刀刃上,先弄清你與對方的交情究竟有多少,人情有多重,然後再掂量事情的分量,看是否適宜找對方幫忙,千萬不要沒個分寸。

另外,就算對方欠你一些人情,你也不可抱著討人情的心態去要求對方幫忙。因為這有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和反感。對一些斤斤計較的人要特別注意,你們縱然交情再深,也不可輕易找他幫忙,否則這個人情就會像在地下錢莊借錢一樣,讓你吃不消。如果你動輒就求人幫你的忙,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慢慢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當然也有主動幫你忙的人,但切勿認為這是天上掉的餡餅,你若不適度地回饋,也是一種透支,而透支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雙贏思維,互惠互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人們的思維能力、思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經濟領域人們不再固守成王敗寇這一傳統思維模式,而是慢慢地尋找一種“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雙贏”。

“雙贏”在營銷學中的解釋是:雙贏是成雙的,對客戶與企業來說,應該是客戶先贏企業後贏;對員工和企業來說,應該是員工先贏企業後贏。雙贏強調的是雙方的利益兼顧,即所謂的“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相敬重,尋求互惠的意願。很多時候隻有互惠才會使自己更成功。

有一位農民從外地換回了一種小麥的新品種,種植後產量大增。這個農民喜出望外,因為他成了當地人眼中的種田能手。但是他馬上又憂心忡忡起來,他害怕別人偷取他的優良品種,自己失去了別人的讚美之詞。於是他想方設法保密,拒絕其他農民兌換小麥種子的請求,一個人享受著豐收帶來的喜悅。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第二年,他發現他的小麥良種不良了,變得跟普通小麥的種子一樣。又過了兩年,他小麥的種子連普通小麥的種子都不如了,產量不僅降低了,而且病蟲害十分嚴重,使他損失很大。他開始以為別人嫉妒他,在他的麥田裏搗鬼。後來經過專家解釋他才明白是因為在他良種麥田的周圍都是普通的小麥。通過花粉的傳播,良種發生了變異,品質必然下降。農民明白了,於是將小麥品種分給其他村民,第二年整個村子都獲得了大豐收。

在創業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家都會犯同樣的錯誤。因為害怕別人分享自己的成果,處處提防保守,以至於陷於孤立的境地,最後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成果被市場淘汰,甚至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美國蘋果公司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蘋果公司研究出MAC操作係統,並成功運用於計算機上的時候,它希望能夠占領包括軟、硬件在內的整個市場,因此決定不向其他計算機廠商出售其MAC操作係統,從而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導致很多廠商都棄用蘋果公司的產品,使公司陷入絕境。

與之相反,微軟公司采取雙贏的策略對待對手,它認為許可更多的廠商技術,自己的業務就越好。微軟主要是研究軟件,英特爾的技術是芯片。微軟沒有把英特爾看做是對手,而視之為合作夥伴,與之分享成功。結果實現了雙贏,英特爾發展速度越快,微軟新的軟件越有用。同樣微軟的軟件開發得越好,越先進,英特爾的芯片越有了用武之地。懂得共贏,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才能讓你的事業走向成功。

雙贏思維即處理事務求互惠互利,前提是:成功不能以損害他人利益為代價。要計較的不是個人利益,而是雙方更好。交易不一定成功,不交易也是個選擇,你可以誠實地跟對方說:“我想贏,也希望你贏,我們一起找辦法解決吧。”雙贏思維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自由選擇權。

李絳是一家大規模電腦公司的總裁,他把新開發的電腦軟件賣給一家銀行,一個月後銀行換了行長。新行長說:“我手上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我對這個新軟件也有一點疑惑。這個合同我們無法繼續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