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2 / 3)

125、不計較冷遇,將來會求到他的

遭冷遇在人生之中是難免的,關鍵是要有好對策。

求人辦事時,受到冷遇是很常見的。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或拂袖而去或糾纏不休或懷恨在心。有這樣的反應也是正常的。但如一概而論,則有時就會因小失大,從而影響辦事效果。因此,了解冷遇的具體情況再作不同的反應,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種情況: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計過高,對方未能使自己滿意而感到冷落。

二是無意性冷遇,即對方考慮不周,顧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對方存心慢待,使人難堪。

當你被冷落時,要首先區別情況,弄清原因,然後再采取適合的對策。

對於自感性冷遇,自己應反躬自省,進行心理調節,實事求是地看待彼此關係,避免猜度和嫉恨於人。常常有這種情況,在準備求人之前,自以為對方會以熱情接待,可是到現場卻發覺,對方並沒有這樣做。這時,心裏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

其實,這種冷遇感是自己對彼此關係估計過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應該說,這種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這種情況,應自己檢點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適應彼此雙方。這樣就會使自己的心理恢複平穩,心安而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煩惱。

有位青年到多年不見麵的一同事家去探望。這位同事如今已是商界的實力人物,每天造訪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勞。因此,對來家的客人,隻要是一般關係的,一律不冷不熱待之。這位青年此前一心想會受到熱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熱,心裏頓時有一種被輕慢的感覺,認為此人太不夠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離去。他憤憤然決心再不與之交往。後來才知道,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針並非針對哪個人的。他再一想,自己並未與人家有過深交,自感冷落,不過是自作多情罷了。於是又改變了想法,並采取主動姿態與之交往,反而促進了友誼。

對於無意性冷遇,則應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在交際場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照應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

當你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責怪對方,更不應拂袖而去。相反,應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一想,給以充分的理解和體諒。

比如,有位司機開車送人去做客,主人熱情地把坐車的客人迎進,卻把司機忘了。開始司機有些生氣,繼而一想,在這樣的場合下,主人疏忽是難免的,並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這樣一想,氣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車開到街上吃了飯。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機時,他已經吃了飯又把車停在門外了。主人感到過意不去,一再向司機檢討。見狀,司機也連忙表示可以理解。這種大度和為主人著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動。事後,主人又專門請司機來家做客。從此,兩人關係不但沒受影響反而更密切了。

由此可見,對於無意性的冷遇,應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這種態度會比責備效果好得多。同時,還能感召對方改變態度,用實際行動糾正過失,使彼此關係得到發展。

對於有意性冷遇,也要從具體情況出發給予恰當處理。一般說,當眾給來賓冷遇是一種不禮貌行為,而有意給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識問題了。在這種情況下,予以必要的回擊,既是維護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對方、批判錯誤的正當行為。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對有意冷落自己的行為持滿不在乎的態度,以此自我解脫。有時候,對方冷落你是為了激怒你,使你遠離他,而遠離又不是你的意願和選擇。

這時,聰明的人會采取不在意的態度,“厚臉皮”地麵對冷落,我行我素,以熱報冷,以有禮對無禮,從而迫使對方改變態度。

比如:一個老太太看不上女兒的男朋友,他每次來,她都不愛搭理,還給點難聽的話。對此,男青年並不計較,照樣以笑臉相迎,彬彬有禮,該幫助幹活照樣去幹。最後,他終於以自己的言行使未來的嶽母轉變了態度。

126、用眼淚去打動人

一般的人都是感情型動物,隻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目的就可達到。

流淚能打動對方的心腸。有人說女人告狀比男人強,因為女人說著眼圈兒就紅了。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淌下來,聽者就是鐵石心腸也免不了會動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