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4(1 / 1)

第一章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4

鯰魚效應——成功不僅來自機遇,更來自危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隻有時刻具有憂患意識,才能激發活力,不斷創新。安而忘危,漠視危機,就會失去生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具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生存意識,才能奮發進取,一往無前。

心理寓言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但沙丁魚非常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後的環境,當漁民們把剛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後,用不了多久沙丁魚就會死去。盡管漁民做了種種努力,但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令人奇怪的是: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船長一直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他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裏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本能地加快速度遊動,左衝右突,四處躲避,避免被鯰魚擄掠。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鯰魚進入魚槽,使沙丁魚感受到威脅而緊張起來,加速遊動,結果都活著到了港口。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詭計點撥

我們常說,穩定壓倒一切,於是,為了追求穩定的生活,我們努力奮鬥。然而,當處於穩定狀態時,我們便放棄了進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思進取。魚槽中的沙丁魚是這樣,現實生活裏的人也是這樣。無論是一個領域,還是一個企業,如果人員長期穩定,就會缺乏新鮮感和活力,日積月累,就會產生惰性。身處高速發展的社會,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鯰魚”是可怕的,然而我們的活力正是來自 “鯰魚”,我們的成功也是來自對手。

漁民為了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想方設法保護它們,而他們的保護恰恰助長了沙丁魚的惰性,它們最終還是窒息死亡。老船長是位智者,他明白競爭的法則,很清楚活力的來源。一條看似不起眼的鯰魚,卻盤活了整個魚槽,沙丁魚的危機意識使它們最終活著到了港口。再好的保護措施也不如一條充滿威脅的鯰魚,這的確是妙招。

在一個團隊中引進能幹的人才,其他人就會感到緊張和壓力,整個團隊就會生機勃勃,形成有序的競爭環境。鯰魚效應所體現的,更多的是一種生存競爭,危機,更蘊涵著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