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7章 把羊留住,靠的不是羊圈7(1 / 1)

第十五章 把羊留住,靠的不是羊圈7

野羊的選擇——留人不如留心,學會培養忠心耿耿的員工

一個管理者的成功,與人才是分不開的,而隻有讓人才在團隊中有一種歸屬感,才能夠真正把他們留住;反之,即使有再多條條框框的束縛,也不能讓他們真心實意地為你工作。

心理寓言

天黑了,甲、乙兩個牧羊人各自把羊群往家趕,這時候他們驚喜地發現,每家的羊都多了十幾隻。原來,一群野山羊跟著家羊跑回來了。

牧羊人甲心想,到嘴的肥肉不能丟呀。於是,他紮緊籬笆,把野山羊牢牢地圈了起來。

牧羊人乙則想,待這些野山羊好點,或許能引來更多的野山羊。於是,他給這群野山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草料。

第二天,牧羊人甲害怕野山羊跑掉,隻把家羊趕進草原吃草,牧羊人乙卻把家羊和野山羊一起趕進了茫茫大草原。

到了夜晚,牧羊人乙的家羊又帶回了十幾隻野山羊,而牧羊人甲的家羊連一隻野山羊也沒有帶回來。

牧羊人甲非常憤怒,大罵家羊無能。一隻老家羊怯怯地說:“這也不能全怪我們,那幫野山羊都知道一到我們家就被圈起來,失去了自由,誰還敢到我們家來呀!”

詭計點撥

管理是一門藝術,好的管理者能夠統領千軍萬馬,立下千秋偉業;反之,一個不懂得管理藝術的人,哪怕連一個小小的羊群都沒有辦法管好。牧羊人甲的問題就在於,他不懂得站在野山羊的角度思考問題,隻是一味地滿足於自己的私利,結果失去了人心,再也不會有野山羊來投奔他了。

這裏所說的其實就是一個人才管理的問題。從古到今,無論哪一個領域,人才都是成就一番事業的有力保障,於是能否留住人才就成了評價一個領導者優劣的標準。在曆史中,類似牧羊人與野山羊的故事實在是太普遍了。尤其是在動亂時期,很多人都打出招賢納士的旗號,但是人才召來了,卻不好好對待,結果就像牧羊人甲那樣,不僅已有的可能會逃跑,那些準備要來的聽到風聲也會躲得遠遠的。比如韓信,他最初是項羽的部下,得不到重用,才轉投劉邦,結果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可以說,項羽的失敗,追根究底還是人才的流失造成的。

與項羽不同,燕昭王為了招募人才,聽取郭隗的建議,“築台而師之”,結果樂毅、鄒衍、劇辛等一大批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燕國,燕國由此強大起來。這其實正是牧羊人乙的管理思路。

在現代企業的管理當中,也存在著與寓言類似的管理問題。有些企業在留住人才的時候,通過硬性措施囚禁人才,如在協議當中提高違約金,其結果人是留住了,卻沒能留住心,到頭來依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有的企業則給予人才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製度上的自由寬鬆,反而能夠籠絡人才,讓他們死心塌地為企業工作。比如像牛根生、史玉柱這樣優秀的企業家,即使在窮得給員工發不出工資的情況下,照樣有一大批員工不離不棄地跟著他們,他們的管理是能夠深入人心,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