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軒背負雙手,矗立於漆黑的船首,靜靜地眺望著施琅的戰船,一語不發,一臉的深沉。多年來劉國軒與施琅並肩作戰,扶助國姓爺南征北伐,一次次生死存亡的拚殺如今仍是曆曆在目,卻又已不堪回首。當年施琅得罪董妃,國姓爺受不了枕邊風,將施家全家下獄,劉國軒也曾度次犯顏直諫,那也是他少數幾次與陳永華意見相同的時候。本來國姓爺念在施琅多年功勳也不至於太難為他,下獄不過是做做樣子,用以搪塞董妃,可一個陰差陽錯,施琅竟被人從獄中救出,國姓爺怒不可遏,一氣之下,殺了施琅全家,逼反了這員虎將。台灣上下對於此事,都說施琅大逆不道,可劉國軒與陳永華等卻心中雪亮,知道是施琅倒了大黴,既惹上了董妃,又遇到了國姓爺難得一見的暴怒,若非全家被殺,施琅這個清廷眼中的死敵又豈會降清……
劉國軒望著清廷的水師全部入了泉州灣,漸漸走遠,淡淡地歎了一氣,下令啟航。
隻見海島之側,一片片帆布順風揚起,一條條隱伏地戰船自島後駛出,每船隻挑著一盞風燈,在黑夜的海麵上詭異得仿如浮遊的怨靈。而更詭異的是,船隊並非潛伏在施琅後麵,而是向著金夏方向返航南下。
話說施琅入了泉州灣,越靠近大火起處,便越發生疑,那雙方交戰的激烈程度竟遠遠不如火勢之猛,於是早早地派了小船去哨探。當施琅船隊離交戰處隻剩十裏地時,探路地小兵帶著馬得功的話折返回來了,說是叛軍攻勢雖猛,可荷蘭商隊戰力超凡,盡可抵敵,讓施琅在一旁觀戰。這話施琅聽了,不覺怒,反覺驚:馬得功顯然是怕自己搶了功勞,那他之前又為何求救?定是明軍之前攻勢甚猛,可為何這兩個時辰一過,明軍又好對付了?
施琅立馬張目四顧,隻見前麵的明軍早已被分割包圍,如今隻是負隅頑抗,這是好事,但施琅關心的卻是明軍連殘破船隻在內合共也不過四十來條中小形戰船——那,明軍主力竟然不見了?!施琅猛地驚出一身冷汗,大喊著下令轉舵。
一眾將士雖然不解,可出於對施琅的信任,還是盡責地開始轉舵掉頭。這一狀況也令不遠處的馬得功甚為疑惑,雖然自己不讓施琅搶功,可他也犯不著掉頭就走呀?不過馬得功轉眼便已釋然,隻要功勞是自己的,管他施琅幹什麼呢。
就在這時候,疑惑的眾人突然恍然大悟,隨即大驚:隻見天際忽然閃起一點點明亮的火光,一陣陣擂鼓聲喊殺聲隱隱傳來,一片片高揚的船帆已從崇武方向遠遠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