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從樂觀看未來,會看見希望(1)(1 / 3)

現狀的不完美讓我們心事重重,通向未來的路總讓我們憂心忡忡,眼前的困難已經讓人沮喪,明天如何又不在把握之中——悲觀的情緒就這樣彌漫,讓我們更加看不到出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隻要換個角度,換個方式,換個心情,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希望的所在。什麼事都難不倒樂觀的人,因為向上的心靈總是充滿力量。

◎ 找到那個盒子 ◎

在希臘神話當中,一個名叫潘多拉的女孩打開了一個塵封的盒子,於是貪婪、忌妒、痛苦、虛無等東西都跑了出來,流落到了人間,因為感到害怕,她關閉了盒子,這樣盒子中就隻剩下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希望。

生活就像一塊七色板,不同的顏色寓意著不同的味道,有成功的喜悅,追夢的艱辛,挫折的痛苦,孤獨的寂寥,擁有的幸福……它們構成了五彩斑斕的生活,但在這種種心情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基調,那就是希望。

其實,生活就像是潘多拉魔盒,你看到的是什麼,你的生活中就充斥著什麼。當然,這不是你眼睛所見,而是你心靈的篩選。若你看到的是被潘多拉釋放出來的痛苦、貪婪、忌妒,那麼你的生活中就充斥著爾虞我詐;但若你守護著潘多拉魔盒,那麼你的生活就充滿了希望。

生活離不開希望,離不開期盼,離不開寄托。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來說,她設想著自己假如和正常人一樣,或者哪怕隻能看到三天光明,她將幹些什麼?在這份期待的支撐下,她寫下了散文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動了億萬心靈。

每個人,都該學會經常給自己一個希望,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期待和盼望,它會讓你的心境和從前大不一樣。當一個人的心中有了希望,有所期待,有所追求,才會覺得人生充滿意義。希望會在你疑惑不解的時候告訴你答案,為你指引方向;希望會在你迷茫無助的時候向你伸出一隻手,拉著你走出人生的困頓旅途。

剛剛到澳大利亞讀書的時候,她為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空閑的時候總是騎著一輛舊自行車去找工作。服務生、洗碗工、送報紙,她都做過。

某日,在給人送報紙時,她無意中看到報紙上刊登了澳大利亞某電信公司的招聘啟事。起初,她心裏有很多顧慮,自己的英語說得不夠地道,專業也不太對口……盡管如此,經過一番思想鬥爭的她還是決定試一試,應聘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一輪又一輪的麵試之後,她離那個年薪3萬的職位越來越近了,可這時候招聘的主管卻給她出了一個“尖銳”的難題:“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

原來,這份工作需要經常外出,沒有車簡直寸步難行。在澳大利亞,公民普遍都擁有私家車,沒有車的人非常少。這看似平常的事情,對於她這個初來乍到的留學生而言,顯然是無法實現的。可為了爭取那份極具誘惑力的工作,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

招聘主管說:“好。那麼,三周以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

三擊時間,買一輛車,開車上班?談何容易。為了生存,她豁出去了。先是找朋友借了500澳元,又從舊貨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小汽車。她白天去考駕照,晚上抓緊時間練車,三周後,她竟然真的駕車去公司報到了……時至今日,她已經成了那家電信公司的業務主管。

女孩在麵對棘手難題時的那份淡定,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很多事情盡管不那麼完美,甚至麵臨著各種麻煩,可她它依然不忘給自己留下一份希望去努力。

若是麵臨這樣的情況,女孩感到絕望,那麼就沒有了後續的故事,正因為她抱著希望去看待這件事情,才會為此而努力,最終獲得成功。

一位作家曾經說過:“希望是依附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希望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巨大的無形動力。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無法控製機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隻要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人生就不會失色。

有人說,希望就像一朵嬌豔的玫瑰,芬芳是淡淡的,但寓意著祝福,彌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說,希望就像一本厚厚的書,在時光的推移中讓我們不斷地翻閱。每個人的心裏都該留一份希望,是麥穗,就該有金色的夢想;是種子,就該有綠色的希望。有所期待的人生,才不會黯淡無光;守住心中的希望,生活才會變得更美。

希望,真的不需要多麼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它可以很小,哪怕隻是平常日子裏的一個小小心願,一份小小的期待。比如,下班後獨自到一家心儀的咖啡館坐坐,享受一下難得的悠閑;周末約個朋友去喝茶,愜意地聊聊天;下個月為自己報一個有興趣的培訓班;年底為自己安排一次長途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