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不會讓你取得任何成就,那麼,如何才能告別拖延呢?這就需要我們克服做事拖拉的惡習,養成遇到事情馬上落實的良好習慣,把時間合理地分配。這樣,你不但會覺得輕鬆,而且會提高做事的效率。輕輕鬆鬆地提前完成,何樂而不為呢?
◎ 你無須討好別人 ◎
如果留心觀察身邊的人,我們會發現有些人隻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精神飽滿,意氣風發;而有些人卻習慣東瞅西看,整天忙忙碌碌,卻毫無成就,了無生趣。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為何他們的生活卻有天壤之別?
這是因為,後者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又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一味地討好別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結果像一隻離群的孤雁、迷途的羔羊,隻能在迷茫、焦躁、苦悶中煎熬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有歸屬和自尊的需要,即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希望別人給予自己肯定和積極的論述,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為此費盡心機,小心翼翼行事,則很容易攪亂自己的心智,失去原有的目標和方向。更何況,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不同,即使我們千般小心、萬般在意,也照樣無法贏得所有人的欣賞。
人生就像一場戲,你應在乎的不是觀眾,而是你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既然如此,我們無須太在意別人的眼光,隻需確定內心真正的追求,活出自己真實的樣子,內心淡然平靜,這種心理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瑪莎夫人從小就是個怕羞的人,她的媽媽很守舊地認為女孩子不需要穿多麼漂亮的衣服,隻要穿著寬鬆舒適就可以了,就是自然美。所以,瑪莎夫人一直穿著樸素,很少與同齡人一起相處,也很少參加聚會,她常常覺得自己不受人歡迎。
後來,瑪莎夫人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年長幾歲的男人。婆家是個平穩而自信的家庭,他們總是喜歡唱歌、跳舞,一副熱情開朗的樣子。瑪莎夫人擔心大家不喜歡自己,因此她開始努力地改變自己,希望能和大家一樣。
但是,瑪莎夫人不擅長於此,她表現得太活躍,顯得有些虛偽和做作。她認定自己是個失敗者,感到無比沮喪,變得喜怒無常,甚至想到了自殺……但是,瑪莎夫人沒有自殺,她反倒真的像變了一個人。這一切,都源於她與婆婆一次偶然間的談話。婆婆談到自己活得開心快樂、受人歡迎的經曆時,對瑪莎夫人說道:“無論別人喜歡什麼樣子的人,我都堅持做我自己。”
“堅持做自己”—— 終於,瑪莎夫人從困境中明白過來,原來自己一直都在勉強自己去討好別人,充當一個自己不大適應的角色。於是,她決定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內心,再也不去討好別人。為此,她開始尋找自己的個性,觀察自己的特征,她挑選適合自己的服飾,並試著參加一些小組活動,並發揮自己溫柔善良的天性。
漸漸地,瑪莎夫人的身上終於發生了變化,她感到快樂多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她,這是她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此後,她還把這個經驗告訴了自己的孩子們:無須別人替自己做主,更不用去討好別人,你們要堅持做自己。
身體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靈魂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別人的目光縱有千千萬,也比不上對自我心靈的誠實。不必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活出自己真實的樣子,才是生命的華彩。
事實上,在我們周圍,能夠真正關注你的,就那麼寥寥幾個。有一句話說:“20歲時,我們顧慮別人對我們的想法。40歲時,我們不理會別人對我們的想法。60歲時,我們發現別人根本就沒有想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