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從樂觀看未來,會看見希望(6)(2 / 3)

日本保險業泰鬥原一平在27歲時進入日本明治保險公司開始推銷生涯。當時,他窮得連午餐都吃不起,經常露宿公園。有一天,他向一位老和尚推銷保險,等他詳細地說明之後,老和尚平靜地說:“你的介紹絲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願。”

原一平啞口無言,老和尚解釋道:“年輕人,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裏呢?赤裸裸地注視自己,毫無保留地徹底反省,發現自己的不足吧。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將來就不會有什麼前途可言……”

原一平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誨,他策劃了一個“批評原一平”的集會,目的是周圍的家人、朋友、同事等指出自己的缺點。“你的個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氣”“你有些自以為是,往往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你欠缺豐富的知識,必須加強進修”……原一平把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都一一記下來,每天晚上8點進行反省。

隨著反省的定期進行,原一平發覺自己就像一條蠶正在“蛻變”, 每天都感覺自己就像獲得了新生一樣。到了1959年,他的銷售業績榮膺全日本之最,並連續15年保持全日本銷售量第一的好成績,被稱為日本“保險行銷之神”、日本最偉大的推銷員。談及自己的成功,原一平這樣總結道:“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我反省提前幾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

原一平的成功,關鍵在於他有自省的能力和勇氣,也就是能客觀公正地審查自己,不留情麵地剖析自己,他還熱烈地歡迎別人批評自己。通過這種不斷自省,他的個人魅力和工作能力均得到提高,一步步趨於完美。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不管境況如何,每個人都應該將自己的內心開放至一個合理的程度,經常反省自己。在不斷的探索中獲得進步,在不斷的改過中得以提升,在不斷的總結中得到指引。

確實,有時我們趨利避害的本能會保護我們,但有時也會讓我們躲避現實,否定現實。比如麵對那些不願去想的事情,這種本能就發揮作用了,它指引著我們的心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就可以控製住這種本能,通過反省發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我們便有可能獲得成功。

每天抽出時間反省一下自己,就像天天洗臉、天天掃地一樣成為一種必修課,然後找到自己的缺點或者不足,再不斷改正,你才能不斷矯正自己的前途。相信自己心靈的力量吧!用自省來調整自己,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在向著完美蛻變。如此,也就再沒有什麼能阻擋你獲得圓滿人生了。

◎ 最難得的過程,就是有始有終 ◎

不知從哪本書上讀過這樣一句話:“昨天的痛,已經承受過了,有必要反複去兌現嗎?明天的痛,尚未到來,有必要提前去結算嗎?隻要肯用行動去充實生命中的每一個‘今天’,勇敢向前,機會才會在柳暗花明間。”這句話是否會使那些糾纏於昨天傷痛的人們讀懂什麼呢?

做事要有始有終,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開始不困難,困難的是結束。很多人總是回憶自己的過去,想著過去的事情,這樣其實就是沒有給過去的自己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過去一直在延續,那麼你今天的幸福要如何展開呢?

寧達的奶奶去世了,奶奶生前最疼的一個孫子就是寧達,這個原本活潑可愛又極聰明的小男孩一下子就變得消沉了。奶奶已經去世半年多了,可他還沉浸在傷心中,每天沒心思吃飯,沒心思學習,淚水常常在他的眼圈裏打轉。

周圍的人們說寧達是一個重感情的孩子,可他的爸爸、媽媽卻很為他擔心,因為他的這種重感情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健康,也影響了他的學習。爸爸、媽媽也不知如何安慰寧達,隻好求助於寧達的爺爺。爺爺了解情況後,來到了寧達家裏,決定和他好好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