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作者用類比的方法,表達了對無病、溫飽、達觀、平安、安分的認識,對現有收獲倍加珍惜的心態,對目前成果盡情享受的胸懷。由此說來,知足是人們認識社會,把握心態的一種智慧;常樂是認識事物以後如何處世的一種精神境界。
其實,知足與否是由不同的欲望層次所決定的。在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各種壓力不斷增大的今天,知足常樂,就是對生命的當下肯定。
真正做到知足,便可以從紛紜世事中解放出來,獨享個人妙趣融融的空間。對內發現自己內心的快樂因素,對外發現人間外物的真愛與秀美。對事,坦然麵對,欣然接受;對情,琴瑟和鳴,相濡以沫;對物,能透過下裏巴人的作品,品出陽春白雪的高雅。如此,對於風雨兼程的我們來說,便有一個寧靜、溫馨的避風港口,足以讓我們常常喜樂。
◎ 蒲公英也能翱翔天空 ◎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喜歡抱怨的人,總覺得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很少有人能夠看清自己的優點。其實,你羨慕別人,忌妒別人,隻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你是蒲公英,沒有嬌豔的花朵,就羨慕美麗的玫瑰。可是你忘了,玫瑰隻能一輩子站在地上仰望天空,而蒲公英則有著翱翔天空的自由!
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個著名情節,周瑜被諸葛亮的計謀氣死,死時說出:“既生瑜,何生亮?”鬱鬱而終,一向被人視為忌妒者的下場。
雖然這個情節並不是史實,但卻能給我們不少啟示:周瑜何必隻盯著這一個方麵?為什麼不想想“曲有誤,周郎顧”這個典故,那個讓懂音樂的人由衷佩服,讓彈琴的少女故意彈錯的人,可不是那個晃著羽毛扇的諸葛亮。如果周瑜能夠看開一點,就算戰場上有勝負,他仍然是一代風雅的儒將……
忌妒這種情緒,說穿了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一味盯著別人的優點看個沒完,難怪會越想越鬱悶。但是,在看別人優點的時候,為什麼不想想自己也有優點?你看到別人的詩情畫意,何必想自己不會寫詩作畫,為什麼不想想自己是個理科高手?
不能看到自己優點的人是可悲的,他們隻能沉浸在忌妒的情緒中,根本無法自拔,因為他們感覺不到自己身上有任何東西能夠與他人抗衡,隻能扭曲自己的心理,詆毀他人的優秀,似乎把他人的形象拉低幾個層次,自己就能高大起來。
看看自己的優點,對自己的幸福感到滿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你為什麼非要用別人的幸福來讓自己眼紅呢?不要去看別人的生活,將視線放到自己的生活當中,你才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美好,還有那麼多時間需要自己珍惜。
反過來說,若是你看別人看得太久,那麼你會對自己越來越不滿,越來越輕視。
大學時,宿舍裏共有四個女孩,她們都有出色的外貌,聰明的頭腦,討人喜愛的個性,她們之間的競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在這個宿舍,每個人都有自己忌妒的對象,或者習妒對方的家庭好,吃穿用度都比別人高幾個等級;或者忌妒別人的男友好,從初中開始兩情相悅,至今沒有改變;或者忌妒有人外語口語好,可以直接與外國人對話……
這種忌妒的情緒持續了四年,四個人各自看其他三個人不順眼,寢室裏的關係時好時壞,經常發生爭吵。大考小考都要比個沒完,每年的獎學金爭得不亦樂乎,誰也不肯服誰。直到大學畢業後,這種攀比也沒有停止,她們總是互相打聽對方的狀況,想知道對方過得怎麼樣,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混得比對方好。
多年接觸下來,四個人也有了一定的感情,隻是那種忌妒兼羨慕的感覺始終沒有變淡。後來,她們結婚的結婚,出國的出國,創業的創業,聯係漸漸少了起來,偶爾想起其他人,第一個想法不再是忌妒,也不再是不服輸,而是對青春的懷念。
很久很久以後,她們有過一次聚會,發現四個人走了四種不同的道路,每個人都有所成就,她們在一起互相問候,互相關心,一起分析正麵臨的問題,並約好要常常在網上聊天,以便給其他人提供幫助。聚會結束的時候,其中一個人突然說:“真奇怪,以前我總是忌妒你們,其實現在我依然覺得你們的生活讓人羨慕,但我的心態的確變了,現在的我更相信,我的選擇沒有錯,我過著最適合我的生活。”其他三人同時點頭,那長久的青春心事,終於在這一刻化為彼此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