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王羲之
人類發現和應用天然礦物、植物染料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曆史,栽培和使用植物靛藍染料也已經有2000多年了,後來科學家們分析了植物靛藍的化學結構,人工合成出了化學靛藍。而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合成出來的化學染料卻是苯胺紫,它的曆史比化學靛藍還要早20多年。當然,這個發明原本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科學家們當初並不是為了製作染料,而是為了合成一種抗瘧疾藥物。
1856年,英國皇家化學學院著名有機化學家霍夫曼院長的實驗室裏,18歲的研究生珀金正在進行著合成抗瘧疾特效藥物金雞納霜(奎寧)的工作,當時這種藥物必須從南美印第安人居住地的一種金雞納樹的樹皮中提取,因此該藥物在歐洲的價格十分昂貴。由於當時藥物化學的理論和實驗基礎尚不夠完善,人們還無法知道金雞納霜的準確分子結構,珀金隻有通過大量的實驗來不斷摸索。
一天,他把強氧化劑重鉻酸鉀加入到了苯胺的硫酸鹽中,結果燒瓶中出現了一種瀝青狀的黑色殘渣,珀金知道這回又失敗了!他隻好去把燒瓶清洗幹淨,以便繼續試驗。考慮到這種焦黑狀物質肯定是一種有機物,多半難溶於水,珀金就采用加入酒精的辦法來清洗燒瓶。當酒精加入到了燒瓶之後,珀金忽然睜大了早已疲倦的眼睛:黑色物質被酒精溶解成了美麗奪目的紫色!作為一位有經驗的化學研究生,他馬上意識到了這個意外的現象會導致一項重要的發明創造。
考慮到當時人們的衣物都是采用難以保存且色牢度很差的天然植物染料進行染色,無論是色彩鮮豔度還是色譜齊全度都不能令人滿意,珀金想到了嚐試用這種紫色物質去染布,可惜他的試驗並沒有成功,染上顏色的棉布用水一洗就幾乎掉完了!他沒有灰心,又用毛料和絲綢去試驗,結果發現這種無法在棉布上染色的物質,卻可以非常容易地染在絲綢和毛料上,而且比當時的各種植物染料的顏色都鮮豔,放在肥皂水中搓洗也不褪色。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人工合成的化學染料苯胺紫。
珀金雖然沒有製造出奎寧來,卻獲得了合成苯胺紫的發明專利。他的發明在人類有機化學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合成染料的華麗色彩令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都為之青睞,意外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他的創業衝動,1857年,珀金在哈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產苯胺紫的合成染料工廠,並因此成為世界巨富。
在科學實驗中,需要認真觀察。隻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有新的發現。在做實驗時,對於那些意外出現的現象也不能輕易地放過,要對這些現象探個究竟,也許你從中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