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糖是從甘蔗、甜菜等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植物界中還有一些比蔗糖更甜的物質。原產南美洲的甜葉菊,比蔗糖甜200~300倍;非洲熱帶森林裏的西非竹竽,果實的甜度比蔗糖甜3000倍;非洲還有一種薯蕷葉防己藤本植物,果實的甜度達蔗糖的90000倍。

隻是,這些比蔗糖甜成千上萬倍的物質,我們平時很少見到。我們平常用的比蔗糖還甜的物質是糖精,它比蔗糖要甜500倍。

從化學角度來看,糖和糖精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隻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它們都帶有甜味。糖精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1879年的一天下午,在美國巴爾的摩大學的實驗室裏,俄國化學家法利德別爾格,正愉快地在瓶瓶罐罐中迂回穿梭。今天他的心情格外好,一是他正在做的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合成實驗進行得很順利,很快就會有結果出來;二是今天是他的生日,妻子娜塔莎已備好了晚餐,等他回去歡聚呢。

暮色降臨大地,實驗室逐漸暗了下來。法利德別爾格在煤氣燈下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燒瓶裏麵翻滾的溶液,早已把晚上生日晚餐的事忘得一幹二淨了。

終於,實驗有了眉目,他高興地拿起桌上的鉛筆,在實驗記錄簿上記下了實驗結果。此時,牆上的掛鍾“當當”地敲了起來,“哎喲,已經6點了。”他這才想起過了晚餐的時間,匆匆將鉛筆往口袋裏一插,套上外衣就往家跑。丈夫與妻子一起忙了起來。丈夫擺上了酒杯、餐具,妻子則端來一盤盤菜肴。晚餐在歡愉的氣氛中開始了。

法利德別爾格叉起一塊牛排,往嘴裏塞去。突然,他停止了嚼動,略帶詫異地問:“娜塔莎,今天你在炸牛排裏放了糖?”“沒有啊,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往牛排中加糖的,不過,”妻子也奇怪地說,“今天的菜肴是有點不大對頭,你嚐嚐看,這色拉也帶有甜味。”

晚餐後,法利德別爾格仍在想這個奇怪的甜牛排和甜色拉。出於科學家的習慣,他要把原因找出來。在檢查完廚房用品後,他把疑慮的目光盯向了餐具,他舔了舔盤子的邊緣,略有所思,再舔了舔自己的手,然後,馬上抽出口袋裏的那支鉛筆,也用舌頭舔了一下。

“問題出在鉛筆上,出在鉛筆上!”法利德別爾格發瘋地大聲嚷了起來,“娜塔莎,你瞧,凡是我用手接觸過的餐具都帶有甜味,而這甜味都來源於我用它寫過字的鉛筆。可以肯定,鉛筆上的甜味是在實驗室裏沾上的。看來,實驗室裏一定有一種奇怪的特別甜的物質,我要去查個究竟。”

法利德別爾格風風火火趕到實驗室,點上煤氣燈後,逐件逐件地仔細檢查實驗用過的器皿。終於,他發現甜味來自一種叫鄰磺酰苯酰亞胺鈉的化學物質。

這個偶然的發現給法利德別爾格開辟了一條通向新的發明的道路。從此,他集中全部精力,一心去研究這個煤焦油中提取出來的物質。他從又黑、又黏、又臭的煤焦油中提煉出甲苯,經過硫酸磺化、五氯化磷和氨處理後,再用高錳酸鉀氧化,最後經過結晶、脫水而得到了一種特別甜的白色結晶體。

他把它叫做“糖精”,並測出它比蔗糖要甜500倍。法利德別爾格立即宣布了他的發明,並在美國獲得了專利。1886年,這位化學家遷居德國,並在那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從煤焦油中提煉糖精的工廠。糖精就此開始闖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

每個事物的發明雖然有其偶然性,但是隻有細心的人才能發現。機會其實無處不在,但沒有準備的人是不會看到和發現它的。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隻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並非說說而已。所以說無論做何事一定要想方設法創造機會,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