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馮夢龍

自從400多年前第一塊瑞士鍾表在日內瓦誕生,瑞士這個歐洲中部的山地小國就與鍾表結下了不解之緣。幾百年間,瑞士表匠的天才發明一次次將鍾表技術推向新的高峰,瑞士也無可爭議地成為了世界鍾表業的霸主。

但到了上世紀70年代。高貴優雅的瑞士鍾表卻被物美價廉、造型新穎的日本電子石英表打得抬不起頭。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瑞士的鍾表出口量從8200萬塊跌落到3100萬塊,近一半的鍾表企業倒閉,從業人員也從鼎盛時期的19萬人銳減至3萬多人。

至此,支撐瑞士國民經濟半壁江山的瑞士鍾表已是風雨飄搖。為了挽回頹勢,以瑞士銀行為首的7家銀行,共同出資收購了ASUAG和SSIH這兩家最大的鍾表集團,並於1983年將它們合並為SMH鍾表集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海耶克加盟了SMH。

海耶克這個總經理還真不好當,因為此前他從未涉足過鍾表業。1928年,海耶克出生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因為邂逅了美麗的梅茨格,成為了“瑞士姑爺”。1954年,靠著2500瑞士法郎的銀行貸款,他成立了自己的谘詢公司,為二戰後百廢待興的德國企業提供複興方案,名氣日盛。因此,在這個關係到瑞士鍾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海耶克臨危受命,擔負起了讓瑞士鍾表重現輝煌的重任。

對於半個身子已在懸崖外的瑞士鍾表業來說,海耶克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如果失敗,那麼世界上將不會再有真正的瑞士手表。”海耶克對自己的處境十分清楚。

有著悠久曆史和精湛工藝的瑞士手表,為什麼在初出茅廬的日本表麵前如此不堪一擊?

伴著香醇的哈瓦納雪茄,海耶克開始了凝重的思考。

海耶克思維的雷達全天候運行,終於從本地產的可樂被進口可口可樂擠得無影無蹤的事實中悟出了個中滋味:不在於口感,不在於價格,甚而不僅僅在於品牌,品牌背後的真相,是企業傳達了一種對於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推崇。顧客在消費一個企業的產品時,本質上並不是在消費產品本身,而是在消費產品中所蘊涵的某種生活方式的意義。因此,凡是不符合目標消費群體生活方式的產品,都將成為顧客眼裏多餘的產品,都將被淹沒在同質同量同功能產品的海洋中。

悟到了這一點,海耶克眼前豁然開朗:手表對於人們來說也不僅僅是一隻冷冰冰的計時機器。比如一塊潛水表最深可以潛到水下600米,但99%的購買它的人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潛過一次水。所以,這一切不隻是為了看時間,而是一種宣言:我喜歡戶外、海洋和大自然,就如同年輕人喜歡運動鞋,不是為了跑步一樣。

既然手表不再是昂貴的奢侈品和單純的計時工具,而是傳遞個性和情感的一種“情感產品”,為什麼不可以像每天換衣服一樣,根據不同心情而擁有第二塊、第三塊……乃至更多的手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