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沒有方向的航船,隻能在海上漫無目的地漂泊。關於人生和價值,黑格爾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他說:“目標有價值,人生才有價值。”為了掌握自己的人生,先要明確你的目標,找到努力的方向,再立即采取行動,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促進自己的成長,才能獲得滿意的人生。
夢想也有保持期,不要讓你的夢想變質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和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隻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善自己的處境。
——(美)奧普拉·溫弗瑞
柏拉圖認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精靈”,它是上天注定的一種天命,讓人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發展,最後達成一個目的,完成生命的拚圖。我們每向前發展一步,就好像是加上一片拚圖,而在尚未完成之前,是無法看到全貌的。一個人如果想將人生拚成美好的圖案,一定要有願景。
這個願景或者我們內心的“精靈”就是我們的夢想。在20世紀,幾乎所有成就都可以通過奮鬥得到。現在的時代,科技、信息和知識一切都唾手可得,更多的成就得靠智慧。做出成績還是要靠夢想。生活往往有一種巨大的慣性,讓人們在現有的工作麵前安分守己、不思進取。此時應該問一問自己的內心,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什麼工作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夢想的魔力是巨大的,但夢想也是最容易被人遺忘的。不管當初的夢想有多麼絢麗多姿,如果你不緊盯著它,時間會褪去它的顏色。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丟失了自己的夢想,等到垂垂老矣才發現,夢想被丟在青春年少時。我們詢問小孩子夢想是什麼,十個中有九個會答“將來做個科學家”,但最終成為科學家的卻往往隻有一個。不隻是關於科學家的夢想,還有很多夢想被我們自己遺忘了,而那些把夢想記了一輩子的人實現了夢想。
夢想是前進的指南針。因為心中有夢想,我們才會執著於腳下的路,堅定自己的方向不回頭,不會因為形形色色的誘惑而迷失方向,更不會被前方的險阻而嚇退。如何才能不忘記自己的夢想呢?漢代的劉向《說苑·建本》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寧越世代種田為生,但他感到種田太辛苦。便問朋友說:“怎樣才能免除種田的辛苦?”他去請教一個朋友,他的朋友說:“如果你能立誌求學,苦讀30年,就不用再種田了。”
於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寧越不休息,別人睡覺的時候,寧越不睡覺,苦讀15年,終於變得很有學問,因為品學兼優,周成公就聘他為師。
寧越是實現了自己的誌向,唐代的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也有“幸容寧越之辜,深荷王公之德”的讚賞詩句。人隻有高度的自製,擺脫身體的惰性與軟弱,心靈才能更加自由,隻要心靈自由了,無論身體如何變化,都可以尋到一個翱翔的天地。而隻有愛好智慧,具備智慧的思維,才能點亮人生的照明燈,讓我們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
隻要心存希望,人生就會多姿多彩
絕望是對無法獲取任何益處的處境的想法,其作用是因人而異,有時會帶來不安或痛苦,有時會帶來平靜和懶散。
——(英)洛克在走向人生的這個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財產,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胸中像火焰一般熊熊燃起的意念,即“希望”。因為那種毫不計較得失,為了巨大希望而活下去的人,肯定會生出勇氣;不以困難為事,肯定會激發巨大的激情,使自己的內心開始閃爍出洞察現實的睿智之光。隻有睿智之光與時俱增、終生懷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會成為人生的勝利者。
亞曆山大大帝給希臘世界和東方、遠東的世界帶來了文化的融合,開辟了一直影響到現在的絲綢之路的豐饒世界。據說他投入了全部青春的活力,出發遠征波斯之際,曾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
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長征途,他必須買進種種軍需品和糧食等物,為此他需要巨額的資金。但他從珍愛的財寶到領有的土地,幾乎給臣下分配光了。
群臣之一的庇爾狄迦斯,深以為怪,便問亞曆山大大帝:“陛下帶什麼啟程呢?”
對此,亞曆山大回答說:“我隻有一個財寶,那就是‘希望’。”
據說,庇爾狄迦斯聽了這個回答以後說:“那麼,請允許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而且臣下中的許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隻有保持“希望”的人生才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則通向失敗之路。“希望”是人生的力量,在心裏一直抱著美“夢”的人是幸福的。也可以說抱有“希望”活下去,是隻有人類才被賦予的特權。隻有人,才由其自身產生出麵向未來的希望之光,才能創造自己的人生。希望能讓漆黑的夜晚出現指路明燈,希望能讓狂風暴雨出現絢麗的彩虹。隻要心存希望,人生就會多姿多彩。量需而行,量力而行
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誌大心勞,力小任重,恐須敗事。
——程頤
一個人要有遠大的誌向,但朝著目標邁進的時候要量力而行。誌向遠大而心神疲勞,任務重大而力量較小,往往會做不成事,達不到自己的目標。
人的一生,要想走向成功,必須有自己的目標。如果沒有目標,便猶如大海上沒有舵的帆船或看不到燈塔的航船,就會在暴風雨裏茫然不知所措,以致迷失方向,無論怎樣奮力航行,終究無法到達彼岸,甚至船破舟沉。有的人一生忙碌,但一事無成,便是因為沒有目標,導致人生的航船迷失了方向。
有的人雖設定了目標,但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還要量力而行。如果在追夢的過程中心有餘而力不足,便要審視自己的目標是否可行,自己的選擇是否有所偏差。如果目標與方向沒有錯,就應該朝著既定的目標量力而行。
人生地圖上的路有千百條,選擇什麼樣的路,應當量力而行。要學會審時度勢,學會揚長避短。隻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選擇才會擁有更輝煌的成功,中途可以休息,但絕不能夠放棄。
“成名成家”固然充滿風光,但絕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實現的,“心想事成”隻不過是美好的願望。有信心是重要的,但有信心不一定會贏,而沒信心卻一定會輸。人生的學問,其實就是“量需而行,量力而行”。
要想獲得快樂的人生,就不要行色匆匆,不妨停下腳步,暫時休息一會兒,想一想自己需要什麼、需要多少。想一想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有些東西明明是需要的,你卻誤以為自己不需要;有些東西明明不需要,你卻誤以為自己需要;有些東西明明需要得不多,你卻誤以為需要很多;有些東西明明需要很多,你卻誤以為需要極少……
也許我們平時會把某個目標定得很高,不過真正實行起來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能為了所謂的麵子或其他原因勉強自己,這樣做的結果多半是讓自己後悔不迭。在明知自己可能做不到的情況下還固執地前行,不是執著,而是愚蠢。一件事情遇到困難該堅持的時候,你放棄了,距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另一種是方向錯了,明明早就該“棄暗投明”,你還是不撞南牆不回頭,這是固執的愚蠢,不是執著的堅定。
我們都不是天才,絕大多數人可能隻是普通的人,許多事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我們當然不能做一個不自量力的傻瓜。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其實算不上什麼特別難堪的事情,就算是大人物也一樣會有自己無法解決的事。量力而行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與周圍環境的了解,是用最少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績。
潘多拉的魔盒
希望是厄運忠實的姐妹。
——(俄)普希金
古希臘神話故事是一個非常係統而龐大的體係,這裏麵不僅有對不同神的描寫,還有對戰爭的描寫,對人類的描寫,對未來的描寫。其中,有一則關於“希望”的故事特別吸引人,這便是“潘多拉的魔盒”的故事。
潘多拉是宙斯創造的第一個女人,主要是為了報複人類。因為眾神中的普羅米修斯過分關心人類,還為人類偷盜了天神的聖火。這惹火了宙斯,他決定懲罰人類和普羅米修斯。他將普羅米修斯抓起來,讓老鷹每天啄食他的肝。但由於人類沒有犯什麼錯,宙斯隻能另想辦法。宙斯首先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使用水土合成攪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個可愛的女人;再命令愛與美女神阿芙羅黛堤淋上令男人瘋狂的激素;女神雅典娜教女人織布,製造出各顏各色的美麗衣服,使女人看來更加鮮豔迷人;完成所有手續後,宙斯派遣使神漢密斯說:“放入你狡詐、欺騙、耍賴、偷竊的個性吧!”
一個完完全全的女人終於完成了。眾神替她穿戴衣服,使其嬌美如新娘。漢密斯出主意說:“叫這個女人潘多拉吧,是諸神送給人類的禮物。”眾神都讚同他的建議。古希臘語中,潘是所有的意思,多拉則是禮物。
宙斯在爭奪神界時,曾得到普羅米修斯及其弟伊皮米修斯的幫助,最終登上眾神之王的寶座。普羅米修斯的名字即“深謀遠慮”的意思。而其弟伊皮米修斯的意思為“後悔”,所以兩兄弟的作風就跟其名字一樣,有著“深謀遠慮”及“後悔”的特性。潘多拉被創造之後,就在宙斯的安排下,送給了伊皮米修斯。因為他知道普羅米修斯不會接受他送的禮物,所以一開始就送給了伊皮米修斯。而伊皮米修斯也接受了她,在舉行婚禮時,宙斯命令眾神各將一份禮物放在一個盒子裏,送給潘多拉當禮物。而眾神的禮物是好是壞就不得而知了。
伊皮米修斯的胞兄普羅米修斯就警告伊皮米修斯,千萬不要接受宙斯的禮物。而伊皮米修斯就跟其名字一般,娶了潘多拉之後沒多久,就開始後悔了。因為潘多拉最大的缺點就是好奇心了。從結婚以後,她就不斷地想打開眾神送的小盒子,而伊皮米修斯卻要時時刻刻提防她的好奇心,因為他知道盒子裏的禮物未必都是好的。
有一天,潘多拉的好奇心戰勝了一切。她等伊皮米修斯出門後,就打開了盒子,結果一團煙衝了出來,將一切禮物全都釋放,這裏麵包含了幸福、瘟疫、憂傷、友情、災禍、愛情等等,在潘多拉打開箱子以前。人類沒有任何災禍,生活寧靜,那是因為所有的病毒惡疾都被關在箱中,人類才能免受折磨。潘多拉害怕極了,慌亂中,潘多拉及時地蓋住大箱子,但一切都已經太遲,盒子內隻剩下了“希望”。
因此,即使人類不斷地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總是留有可貴的希望。在死亡以前,希望永遠存在,人生也絕對充滿了美好的希望。至今,它一直是人類生活動力的來源,因為它帶給人類無窮的“希望”,不管遭遇何種困境,它是人類一切不幸中唯一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