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每天敲敲成功的門(1 / 3)

目標引領成功

偉大的目標才能產生偉大的動力。

康拉德·希爾頓開始涉足旅館業時,手頭隻有5000美元。“我如何創業?”希爾頓向母親請教。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嚴肅而又堅定地告誡兒子:“你必須找到你自己的世界。與你父親一起創業的老友曾經說過:‘要放大船,必須先找到水深的地方。’”於是,希爾頓來到了當時因發現石油而聚集了無數冒險家的得克薩斯州。一天,希爾頓來到馬路對麵的一家名為“莫布利”的旅館想住上一晚,誰知旅館卻客滿了。

而後,一個鐵青著臉的先生開始清理客廳,驅趕人群。他口氣生硬地對希爾頓說:“請快點離開,8小時後再來碰運氣,看有沒有騰空的床位,因為我們這裏是每天24小時做三輪生意的。”希爾頓正想發火,忽然靈機一動,問:“你是這家旅館的主人嗎?”

對方卻訴起苦來,想把酒店轉讓。

“你的意思是,”希爾頓壓抑住內心的興奮,故意滿不在乎地問,“這家旅館準備出售?”

“隻要有人出5萬美元,今晚就可以擁有這兒的一切,包括我的床。”旅店老板賣店的決心已定。希爾頓在仔細查閱了莫布利旅館賬簿的基礎上,決定買下這家旅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賣主最後同意以4萬美元出售。希爾頓立即四處籌措現金,終於在一星期期限截止前幾分鍾將錢全部送到。希爾頓成了莫布利旅館的主人。

當晚,莫布利旅館全部客滿,連希爾頓的床也讓給客人住了。隨著莫布利旅館的經營成功,雄心勃勃的希爾頓又與人合夥買下了華斯堡的梅爾巴旅館、達拉

斯的華爾道夫旅館。希爾頓的旅館業開始蒸蒸日上。但他並不滿足,他決定要建造自己的新旅館。

1925年8月4日,“達拉斯希爾頓大飯店”終於落成,並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在阿比林、韋科、馬林、普萊思維尤、聖安吉諾和拉伯克等地相繼建起了希爾頓飯店。希爾頓的事業越做越大。他成立了希爾頓飯店公司,把所有的連鎖店統一起來。他決心向更廣闊的世界擴展。

1937年夏天,希爾頓看上了舊金山一家名為“德雷克爵士”的旅館。這家旅館有450個房間,高22層,還有一個價值數十萬美元的豪華夜總會。老板正急於將這家旅館轉讓。希爾頓不失時機地籌集資金,在1938年1月將“德雷克爵士”旅館買了下來。1939年,他又買下了長堤的“布雷克爾斯飯店”。這幾次收購均告成功,希爾頓並沒有滿足,反而更加激發了他的野心。

希爾頓又把目光瞄向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飯店——芝加哥的史蒂文斯大飯店。他特地在1939年年底親自去調查了該飯店。它可謂飯店中的“巨無霸”,擁有3000個帶衛生間的客房,宴會廳一次可接待8000位來賓。1945年,機會來了,希爾頓與史蒂文斯飯店老板經過幾個回合的討價還價,終於以150萬美元買下了這家飯店。不久,他又以1940萬美元的巨款買下芝加哥另一家最豪華的飯店——帕爾默飯店。

永不滿足的希爾頓又把下一個目標瞄向了被譽為“世界旅館皇後”的華爾道夫大飯店。

1954年10月,希爾頓創造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頁,用1.1億美元的巨資買下了有“世界旅館皇帝”美稱的“斯塔特拉旅館係列”,這是一個擁有10家一流飯店的連鎖旅館。

希爾頓終於登上了美國旅館業大王的寶座。他沒有止步,而是放眼世界旅館事業,成立了國際希爾頓旅館有限公司,將他的旅館王國擴展到世界各地。希爾頓的事業躍上了新的巔峰,成了世界旅館之王。

的確,樹立明確的目標,能燃起人追求成功的欲望。希爾頓在成長的階段不斷地給自己樹立目標,實現一個再定下一個,永不停止地奮鬥,放眼世界,將征服世界作為他的終極目標,經過奮力拚搏而獲勝。期望你要得到的東西

野心可以改造一個人的思想,影響他的行動。如果你期望自己得到什麼,那麼你就要使自己努力地朝這個方向發展。

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把他4.6億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巴拉昂去世後,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遺囑。他說:“我曾是一個窮人,去世時卻是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現在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內,保險箱的3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我已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那隻保險箱裏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出後,《科西嘉人報》收到大量信件。

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一些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沒遇到好時機,股票瘋漲前沒有買進,股票瘋漲後沒有拋出,總之,窮人都窮在背時上。另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現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一些人之所以成了窮人,就是因為學無所長。還有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總之,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隻保險箱。在4856l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在頒獎之日,《科西嘉人報》帶著所有人的好奇,問年僅9歲的蒂勒,為什麼想到的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蒂勒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人有野心,這是一件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人一旦有了野心,就會不滿足於現狀,才會產生改變現狀的想法,激發內在向上的動力和熱情,並且開始有條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做每一件事情。隻有這樣,對生命來說才是最有意義的。當然,有了野心還需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能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不同的目標,不同的人生

不要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被稱為豬欄的理想。

有兩個從農場外出謀生的年輕人,他們一個人買了去紐約的票,一個人買了去波士頓的票。他們到了車站,一打聽才知道紐約人很冷漠,指個路都想收錢,波士頓的人特別質樸,見了露宿街頭的人會特別同情。

去紐約的人想,還是波士頓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還沒到,不然真掉進火坑了。去波士頓的人想,還是紐約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致富的機會了。最後,兩個人在換票地點相遇了,原來要去紐約的去了波士頓,打算去波士頓的去了紐約。去波士頓的人發現,這裏果然好。他初到那裏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幹,大商場裏有歡迎品嚐的點心可以白吃。

去紐約的人發現,紐約到處都可以發財。隻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就可以衣食無憂。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築工地裝了10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找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紐約人兜售。當天他在城郊往返6次,淨賺了50塊錢。一年後,他竟然憑著“花盆土”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麵。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一些商店樓麵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這是清洗公司隻負責洗樓不負責洗招牌的結果。他立即抓住這一機會,買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辦起了一家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有了150多個員工,業務還發展到了附近的幾個城市。

有一次,他坐火車去波士頓旅遊。在路邊,一個撿破爛的人伸手向他乞討,兩人都愣住了,因為5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票。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要想擁有高質量的人生,就要敢冒更大的風險。兩張車票帶來兩種人生。不同目標的人做出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命運,老板和乞丐在這裏有了分水嶺。

生命不需要被保證

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誌力的弱者的借口。如果將自己的發展依賴於別人的定位,而沒有自我實現的欲求,就不可能做出一番事業。

——(法)羅曼·羅蘭

一位成功人士在回憶他的成長經曆時說: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送我一本世界地圖。我好高興,跑回家就開始看這本世界地圖。很不幸,那天輪到我為家人燒洗澡水。於是,我就一邊燒水,一邊在灶邊看地圖。看到一張埃及地圖,想到埃及很好,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豔後,有尼羅河,有法老王,還有很多神秘的東西,心想長大以後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埃及。“正當我看得入神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從浴室衝出來,圍著一條浴巾,用很大的聲音跟我說:‘你在幹什麼?’我抬頭一看,原來是爸爸,我說:‘我在看地圖!’爸爸很生氣,說:‘火都熄了,看什麼地圖!’我說:‘我在看埃及的地圖。’我父親跑過來‘啪、啪’給了我兩個耳光,然後說:‘趕快生火!看什麼埃及地圖。’打完後,還踢我屁股一腳,把我踢到火爐旁邊去,用很嚴肅的表情跟我講:‘我給你保證!你這輩子都不可能到那麼遙遠的地方去!趕快生火!’”

“我當時看著我爸爸,呆住了,心想:我爸爸怎麼給我這麼奇怪的保證?真的嗎?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嗎?20年後,我第一次出國就去了埃及,我的朋友都問我:‘去埃及幹什麼?’我說:‘因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證。’於是,自己就跑到埃及旅行。”

“有一天,我坐在金字塔前麵的台階上,寄了張明信片給我爸爸。我寫道:‘親愛的爸爸,我現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麵給你寫信。記得小時候,你打我兩個耳光,踢我一腳,保證我不能到這麼遠的地方來,現在我就坐在這裏給你寫信。’”

被別人保證,並且照著別人的保證去做的人,他的生命注定隻能平淡無奇,碌碌無為。隻有對自己的生命充滿夢想的人,才會不斷地超越自己,達到一個又一個高峰,人生也才會因此而絢麗多彩,跌宕多姿。

夢想在堅持中延伸

在為夢想奮鬥的過程中,能夠讓我們獲得榮譽的最關鍵因素,來源於內心的信念。

——哈佛箴言

24歲的約翰遜是一位平凡的美國人,他以母親的家具做抵押,得到了500美元貸款,開辦了一家小小的出版公司。他創辦的第一本雜誌是《黑人文摘》。為了擴大發行量,他有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組織一係列以《假如我是黑人》為題的文章,請白人在寫文章的時候把自己放在黑人的位置上,嚴肅地來看待這個問題。他想,如果請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莉諾來寫一篇這樣的文章是最好不過了。於是,約翰遜便給羅斯福夫人寫了一封請求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