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夫人給約翰遜回了信,說她太忙,沒有時間寫。約翰遜見羅斯福夫人沒有說自己不願意寫,就決定堅持下去,一定要請羅斯福夫人寫一篇文章。
一個月後,約翰遜又給羅斯福夫人發去了一封信。夫人回信仍說太忙。此後,每過一個月,約翰遜就給羅斯福夫人寫一封信。夫人也總是回信說連一分鍾的空閑也沒有。約翰遜依然堅持發信,他相信,隻要他堅持下去,總有一天夫人是會有時間的。
一天,他在報上看到了羅斯福夫人在芝加哥發表談話的消息。他決定再試一次。他打了一份電報給羅斯福夫人,問她是否願意趁在芝加哥的時候為《黑人文摘》寫一篇文章。
羅斯福夫人終於被約翰遜的毅力感動了,寄來了文章。結果,《黑人文摘》的發行量在一個月之內由5萬份增加到15萬份。這次事件成為約翰遜事業的重要轉折點。
後來,約翰遜的出版公司成為美國第二大黑人企業。
年輕的生命本來都是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每顆年少的心都有一個青春的夢。在揚帆起航的時候,每個人都一樣充滿希望、滿懷鬥誌。然而在經曆了風霜雨雪後,有的人如秋草般衰落,一蹶不振,把夢想過早地丟在起航的地方;但總有些人執著地追求,堅持到底,成功就屬於這一部分人。任何時候都可以有夢想
要迎著晨光實幹,不要麵對晚霞幻想。
——(英)卡萊爾
海倫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船,11歲時她已經是一個劃船高手,她非常迷戀駕著一葉孤舟、縱橫水上的感覺。
海倫的父親拉罕姆是一個優秀的弄潮兒,他的人生夢想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駕舟橫渡大西洋。在海倫23歲那年,拉罕姆決定實施偉大的橫渡計劃,但他拒絕帶著一心想與他同行的海倫上路,因為他擔心航途莫測的危險會吞噬心愛的女兒。就這樣,拉罕姆隻身駕舟,不久,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就在他手中誕生了。
海倫的心在那一片遼闊的大海上搖曳。當一個叫約翰的青年駕著一艘自己設計的帆船向她駛來的時候,她毅然嫁給了他。她開始寄希望於自己的愛侶,希望能與他一道去享受那一片蔚藍。然而,水波不興的甜美水草般的生活羈絆住兩個人的手腳,那條帆船在岸上做起了與水無關的夢……
拉罕姆走了,約翰走了,轉眼就有11個孩子追著海倫喊祖母了。
海倫重新走向那條閑置已久的帆船。她知道,如果再不行動,她的夢想就再也無法實現了。
2000年8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89歲的海倫隻身離開英格蘭,開始了她夢想已久的大西洋之旅。
在那一片蔚藍中她夢見了自己離別已久的父親,沿著他當年的航道,追隨著他當年的足跡,她跟過來了。在死神衣袂飄忽的海上,她沒有給自己絲毫畏懼的權利,畢竟,與那生長了差不多一輩子的夢想相比,風浪顯得太微不足道了。海倫成功了。她以“最年邁的老人駕舟橫渡大西洋”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而讓她最高興的是,她終於圓了自己一生的夢。
海倫成功了,她的成功讓我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們有所感悟,一個89歲的老人橫渡大西洋,絕不僅僅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隻要你能珍惜自己的時間,活在當下。
一個人要想實現夢想,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從現在開始著手。這是人們常提及的一條人生智慧,他們想要說明的一點就是成功不在難易,而在於“誰真正去做了”。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味地等待隻會一事無成,唯有從現在開始努力,抓緊時間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膽地去實現你的願望
隻要你想幹某件事情,就要大膽地去做,努力實現自己的意願。
在華盛頓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曾舉行過一場名為“摩西奶奶在20世紀”的畫展。該畫展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還陳列了一些來自其他國家有關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這張明信片是第一次公之於眾,上麵有摩西奶奶畫的一座穀倉和她親筆寫的一段話“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
摩西奶奶為什麼要寫這段話呢?原來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很想從事寫作,他從小就喜歡文學。可是大學畢業後,他一直在一家醫院裏工作,這讓他感到很煩惱。馬上就30歲了,他不知該不該放棄那份令人討厭卻收入穩定的職業,以便從事自己喜歡的文學。於是他給耳聞已久的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她的指點。對於春水上行的信,摩西奶奶很感興趣,因為過去的大多數來信,都是恭維她或向她索要繪畫作品的,這封信卻是謙虛地向她請教人生問題。摩西奶奶是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位農婦,76歲時因關節炎放棄農活,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繪畫。80歲時,到紐約舉辦畫展,引起了意外的轟動。她活了101歲,一生留下繪畫作品600餘幅,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還畫了40多幅。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們異常關注那張明信片呢?原來,那張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大名鼎鼎的作家渡邊淳一。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每當講解員向參觀的人講解這張明信片時,總要附帶地說上這麼幾句話:
“你心裏想做什麼,就大膽地去做吧!不要管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因為,你想做什麼和你能否取得成功,與這些沒有什麼關係。”
有人總抱怨太晚了,可時間就在抱怨聲中悄悄流逝。如果你想改變你的成長生活,實現你的夢想,那麼再沒有什麼比大膽行動還要合適的。倘若不為你的夢想做點實際行動,那麼再好的想法也隻能付諸東流,那些曾經美妙的思考最後將會在光陰的年輪中被擱淺。
夢想是人生最大的希望
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信念,那麼他就能創造奇跡。
——(挪威)溫塞特
亨利從小家裏就很窮,但是家裏卻充滿了愛和關心,所以,他是快樂而有朝氣的。他知道,不管一個人有多窮,他們仍然可以做自己的夢。
亨利的夢想就是運動。在他16歲的時候,他就能夠壓碎一隻棒球,能夠以每小時145千米的速度扔出一個快球,並且撞到足球場上移動著的任何一件東西上。他的高中教練是奧利·賈維斯,他不僅相信亨利,而且還教他怎樣自己相信自己。他教亨利知道:擁有一個夢想和足夠的自信,會使自己的生活有怎樣的不同。
賈維斯教練對亨利所做的一件特殊的事情,永遠地改變了他的生活。那是在亨利由低年級升入高年級的那個夏天,一個朋友推薦他去做—份暑期工。這是—個意味著他的口袋裏可以有錢的機會,有錢可以和女孩子約會,當然,有錢還可以買—輛新自行車和新衣服,還意味著為他的母親買一座房子的儲蓄的開始。這份夏日的工作對他來說是極具誘惑力的,這使他高興得跳了起來。
接著,他意識到如果他去做這份工作,他就必須放棄暑假的棒球運動,那意味著他必須得告訴賈維斯教練他不能去打球了。他害怕這一點,當他把這件事告訴賈維斯教練的時候,教練真的像他預料的一樣生氣了。
“你還有一生的時間可以去工作,”教練說,“但是,你練球的日子是有限的,你根本浪費不起!”
亨利低著頭站在他麵前,努力想向他解釋,為了那個替他媽媽買一座房子和口袋裏有錢的夢想,即使讓教練對他失望,他認為也是值得的。
“孩子,你做這份工作能掙多少錢?”教練問道。
“每小時3.25美元。”
教練繼續問道:“你認為,一個夢想就值1小時3.25美元嗎?”
那年暑假,亨利全身心地投入運動中去,同一年,他被匹茲堡海盜隊挑選去做隊員,並與他們簽訂了一份價值2萬美元的合同。後來,他在亞利桑那州的州立大學裏獲得了足球獎學金,那使他獲得了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在全美國的後衛球員中,他兩次被公眾認可,並且在美國國家足球聯盟隊隊員的挑選賽中,他排在了第7名。
1984年,亨利與丹佛的野馬隊簽署了170萬美元的合同。他終於為他的母親買了一座房子,實現了他的夢想。
夢想是人生最大的希望,有了這個信仰的力量,它才會推動著人不斷超越自我,向理想的殿堂邁進。夢想的實現要求每一個人必須具有高瞻遠矚的目光,因為一旦被眼前利益絆住雙腳,人生就注定會落入平庸。不要偏離目標的方向
漫無目標的飄蕩終歸會迷路,而你心中本來就有的無限的潛能寶藏也終會因疏於開采而逐漸貧瘠。
有一位父親帶著3個孩子到沙漠去獵殺駱駝。
他們到達了目的地。
父親問老大:“你看到了什麼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獵槍、駱駝,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父親以相同的問題問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駱駝,還有沙漠。”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父親又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三。
老三回答:“我隻看到了駱駝。”
父親高興地說:“答對了。”
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人生之“誌”,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立世之“氣”。兩者結合起來就是“誌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播撒目標的種子,要求你所追求的理想目標應當詳細而明確。漫無目的地播撒目標或者連自己都無法確定目標的人,隻能是個失敗者。隻有那些不滿足於現狀、渴望著點點滴滴地改進自己、時刻希望攀登上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並願意為此挖掘自身全部潛能的年輕人,才會有精彩的人生。隻要你想做,你就能成功
甘泉代表的不僅僅是希望,還有一個小男孩的信念。正是因為他的信念而成就了一個夢想,並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電視上正在播放非洲孩子因為沒有水喝而渴死的報道,主持人在節目結束的時候呼籲大家:“隻要捐出70美元就能給這些非洲孩子挖出一口水井,請大家熱心地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吧!”電視機前的小男孩看到這裏傷心地哭了。他拉著媽媽的手央求道:“媽媽,我要捐70美元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麵對他的請求,媽媽根本就沒當回事,小男孩隻好沮喪地走開了。可是一整天,他腦子裏都在想著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