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3梁實秋:讓浮躁的心遠去
梁實秋先生是一個以優雅著稱的學者,他優雅的話語,優雅的文章總能讓人心情寧靜。有人說梁實秋先生的文章是一杯清心茶,能蕩滌人心中的浮躁。而現實中的梁實秋先生,也是主張做人應該踏實而最忌浮躁的。
抗日戰爭時期,梁實秋滯留在四川成都,當時他所處的環境,可以說與一座“牢獄”沒有多大差別。然而,他卻將其住所取名為“雅舍”,且一住七年。豁達的心胸和踏實的生活態度,在梁實秋先生看來是為自己“減刑”的方法。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梁實秋先生除完成中小學戰時教材編寫任務外,還創作了《雅舍》等十幾篇小品文,翻譯了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國作品。在為散文集《雅舍》作序時,梁實秋先生說:“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這些話表達了他對社會各色人等自我炫耀和浮躁之陋習的譏諷,亦有對自我個性的張揚:我自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趣味,對他人概不豔羨,亦不模仿。正是這種踏實而不浮躁的生活態度,讓困境裏的梁實秋先生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三思而後行”,這是梁實秋先生所提倡的沉穩、含蓄,如同太極拳般心平氣和、不急不躁的為人準則。在大學任教期間,他總是勸導他的學生要戒驕戒躁。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卻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社會的浮躁。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做事缺少恒心,見異思遷,急功近利,成天無所事事。麵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他們對前途毫無信心,心神不寧。浮躁是一種情緒,一種並不可取的生活態度。人浮躁了,會終日處在又忙又煩的應急狀態中,脾氣會暴躁,神經會緊繃,長久下來,會被生活的急流所挾裹。
其實,靜下心來,笑對人生,成功的機會更多。有“石佛”之稱的韓國圍棋第一高手李昌鎬,他總是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每次對弈,置勝負於度外,平心靜氣地走好每一步棋。出現劣勢時,對手大多有些忙亂,但他依舊毫無表情,紋絲不動,而最終的勝者則常常是他。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物質世界中,其實人人都可能有過浮躁的心理,也許隻是一個念頭而已。一念之後,人們還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迷失方向。人生隻有擁有一顆淡泊的、寧靜的心,才會更幸福、更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