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驚奇地問道:“你怎麼這樣料事如神?”
蘇無名解釋:他到洛州之時,正巧碰見那些胡人出葬。他們哭得聲音很大,但從臉上的表情來看並不傷心。他一看便猜是盜賊往城外轉移贓物,但不知他們把偷的東西埋在什麼地方了。清明掃墓,估計他們要出城查看贓物是否安然無恙。他們祭奠而哭聲不哀痛,可知裏麵埋的不是死人;又巡行墳墓相視而笑,是慶幸墳墓沒有損壞。此寶物不在其中,還能在何處矣?
再來看看日本鬆下公司的管理。
鬆下一貫奉行的是“不搶先戰略”。它從不熱衷於扮演新技術先驅者的角色,而是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上,這樣就給他們的競爭對手索尼公司這樣一個錯覺:鬆下看來是實力不濟了。於是自恃實力雄厚、人才濟濟的索尼公司,便常常以開拓者的姿態搶先而變,總想在技術上領先,從而霸占家電市場。殊料兩者反複較量多次,結果失敗者往往不是鬆下而是索尼。
鬆下所采用的戰術就是我們中國的欲擒故縱術。例如在1969年,索尼公司研製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家用小型攝像機,一時風靡市場。鬆下見此情況,並不急於步人後塵,而是根據市場變化,及時推出消費者喜歡的可攝像4~6小時的機種,並且價格比索尼產品低了15%,上市後很快壓過了索尼。
我們往往會麵臨這樣或那樣的困惑:你想和競爭對手分享蛋糕,可是競爭對手心裏想的是怎樣把你的蛋糕搶光,形勢逼得你為生存與發展,不得不多出個心眼來對競爭對手有所防範;你想買一套別致的房子,房地產商各種各樣的宣傳誘惑隨之而來,讓你無所適從,因此你一定多長個心眼來引誘對方亮底,讓對方自賣破綻;你遇上又想與你合作又很斂財的人,與你共事可以,但一提到錢,就是一毛不拔,這讓你原來的計劃很難實施,你不得不多個別的心眼,使他出資……也許,很多時候你並不想采用這些“不太地道”的辦法完成你要完成的事,但無奈人心隔肚皮,你不長點這樣的心眼,可能就使你的商機或契機失去再也回不來,與其如此,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縱然使此“欲擒故縱”計也無妨。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把握“欲擒故縱”的尺度,又應該在什麼樣情形下才適用“欲擒故縱”呢?
一是平時要磨礪自己最基本的洞察能力,分析對方與你之間的心理距離,再結合其言行舉止,判斷對方究竟想幹什麼?為什麼要幹?對方的行為對你的利益會不會構成影響?構成什麼樣的影響?
二是與人相處要知己知彼,也就是說,在知彼的前提下,對自己的心理與能力也要作相應的評估,同時要分析自己與對方的親疏度,盡量找其能互通的接洽點(也叫共同語言),在關鍵點上把握好能感動對方的話語權,這樣你就為“欲擒故縱”打下了基礎。
三是要具有過人的“得”“失”眼光,而且還要有舍得小利的過人眼光和實務操作上的隱蔽能力。那些對眼前的利益斤斤計較、在情緒上永遠輸不起的人,那就免談“欲擒先縱”了。
四是要把握好“欲擒故縱”的“度”。我們隻提倡將此法用於不傷害對方利益、不腐蝕對方靈魂的前提下的“欲擒故縱”,但不支持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為了謀私利,不惜以金錢的利誘來縱容越來越多的腐敗分子的“欲擒故縱”。
凡事比別人多想一步
我們常聽老人說下棋要想三步。其實,隻想三步還不夠。為什麼呢?因為能成為象棋或圍棋高手的,決不僅僅就是老人們所說的“想三步”。他們深知,“想三步”這種雕蟲小技人人都會,真正有心眼的人,就是要比對手多想幾步。也就是說,能比對手多想的棋手,才是棋壇取勝的關鍵,沒有這個心眼,就休想在棋壇上所向披靡。
如果當初的那個蘋果不是掉在牛頓頭上,可能今天我們能夠得到依然是:今天真是倒黴,這個討厭的蘋果為什麼偏偏落在我的頭上?可能我們都認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比別人付出足夠多的努力。這種說法在精神意義上解釋得通,但在很多時候,比別人多個心眼,可能比付出努力更具說服力。
人不同於動物,就因為人是高等動物;而比高等動物更高等的是,比普通人想得更多的人。所以有人說,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於天才能比別人多想一些。
諸位可能平常既談政治,也談哲學。但你想過沒有,如果政治成“家”或哲學成“家”,他們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政治家對一個問題的答案就隻有一個,而哲學家的回答卻有很多個。我們平素麵對的生活與人際交往,不是政治,而是哲學,所以,我們為人處世,誰比誰多個心眼,誰就是最不易遭人算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