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事情,柳傳誌毫無怨言,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那就是:做人要正。要求屬下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不然的話,如何要求下屬?
正是由於這些毫不留情的處罰,正是由於領導者以身作則、處罰時與員工一視同仁的態度,拉近了下屬和領導者之間的距離。以身作則,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春秋時期的晉國,有一位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審理案子十分細心,斷案公平,很有賢名。但是有一次,李離在審理一樁殺人案件的時候,卻不小心聽從了一個下屬的一麵之詞,沒有作詳細的審問就倉促結了案,判處那個有殺人嫌疑的人死罪。盡管這個被判死罪的人不斷為自己辯解,但是李離認為自己的判斷沒有錯,於是這個人就被處斬了。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件殺人案的真正凶犯在另一個地方殺了人,被抓住了,在審問的過程中,這個犯人交待了先前的一樁案子,正是李離上次判決的那樁案子。李離回想起來,才發現當時案子中的很多疑點自己都沒有仔細地考慮,隻是因為聽了那個下屬的挑撥才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如果當初自己能夠仔細地就其中的疑點加以詢問,並不難使那個案子水落石出。正是由於自己的疏忽,才使得一個人冤死。
李離悔恨萬分,上書給晉文公,要求以死贖罪。晉文公很喜歡這個官員,而且早就聽說他是一個廉潔奉公的好官,就有意想赦免他的罪。於是就說:“朝廷的官員有貴有賤,對人的處罰也有輕有重,雖然你判錯了案子,但是念在你從前的功勞,可以從輕處罰。況且,這件案子主要是錯在下麵的辦事人員身上,又不完全是你的罪過,不必要以死贖罪。”
李離聽了之後並沒有就此罷休,反而正色道:“我做這個官的時候就是一個人做的,並沒有和別人一起分享這個官位,每次我所拿的俸祿也都是自己一個人獨得,沒有與下麵的人一起分享。現在我犯了錯誤,又怎麼能夠把責任推到下麵的辦事人員身上呢?”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最後終於自殺以贖罪。
晉文公很是惋惜,厚葬了他,並給予他的家人厚賞,以表彰李離以身作則的品格。
在很多人眼裏,李離的做法似乎有些小題大做,失誤誰都會有,更何況李離的判斷失誤,責任並不完全在自己,如果想推卸罪責,完全可以找到替罪羊。更何況,晉文公已經有意赦免他的罪責。但是,李離卻甘願用自己的生命做代價來成就為官者“以身作則”的領導信條。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換取的是下屬的尊重和千古流芳的名聲。
作為領導者,應該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如果領導者不能夠主動約束自己,下屬自然就會效仿,那麼,所有的紀律、規範都將成為兒戲,被所有人踩在腳下,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這個道理。隻有領導者自己規範自己,才能夠令行禁止。這不是愚蠢和呆板,而是一種大智大勇。
美國克萊斯勒公司的經理亞科卡受任於危難之際,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他主動把自己的年薪由100萬美元降到1000美元,這種超乎尋常的犧牲精神在員工麵前閃閃發光,不需要更多的言語,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像他一樣,不計報酬,團結一致,自覺為公司勤奮工作。不到半年,克萊斯勒公司就發展成了擁有億萬資產的跨國公司。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起死回生的簡單故事,而是滲透著巨大力量的領導者秘訣的體現。一個國家,一個團隊,一個企業,任何一個有領導和被領導關係存在的地方,“以身作則”的巨大力量都不能忽視。作為團隊的領導者,不能自律,就無法以德服人、以力禦人,如果無法取得他人的信賴和認可,那麼團隊的走向就堪憂。
好的領導人在要求下級和員工做到什麼事的時候,必須先捫心自問:我能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