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有著濃鬱的酒文化。在詩人那裏,酒能助人灑脫,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故友那裏,酒使人依戀,所謂“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融入了生活之中,酒也就成了文化的血液。那麼,酒是如何起源的呢?
個人發明說
儀狄說。釀製酒的辦法是誰首先發明的?最普遍的一種說法認為,酒是夏禹時代一個叫儀狄的人製造的。據說,禹還嚐過他的酒。
杜康說。杜康是傳說中造酒的人,不過,它的身世,後世記載並不多。有的認為他是夏朝的第五位統治者,又名少康;有的則認為他是黃帝手下的一位掌管糧食的大臣,無意中發現了釀酒的方法,不一而足。
偶然發現說
與把釀酒的功勞放在一個名人的身上所不同,古今都有學者認為酒可能起源於一次偶然的發現。
晉朝人江統就持這種說法,他在《酒誥》中說:當人們把剩飯無意中丟在了的野外樹林裏時,時間一久,鬱積成味,也就開始有了芬芳的氣味。江統的這種說法,以現在的科學知識衡量,很符合酒曲的製造原理。
此外,現代學者從曆史發展的角度分析,在農業剛剛出現前後,糧食的儲藏因為很隨便,所以很容易發黴發芽,這些糧食浸入水中後,便會很容易發酵成酒,後來,經過古人對這種“天然酒”的觀察和品嚐,一些釀酒的方法才逐漸積累起來。
迷點聚焦:杜康是傳說中的造酒者嗎?還有誰可能擁有製酒的專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