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賞識有度(1 / 2)

過猶不及,人生之中的任何事都重在把握一個度。我們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這確實是一個大智慧。成語裏就有很多提示,如:樂極生悲、善泳者溺、驕兵必敗、言多必詐。可見,人生之中,對所麵臨問題的處理應注意把握好一個度。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應注重一個度的把握。賞識教育也應注意把握好一個度。

賞識教育者提出要賞識孩子,希望家長多看孩子的優點,多表揚鼓勵孩子。賞識教育的觀念使父母意識到孩子有獨特的發展需要,熱情鼓勵的教育方式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但是,如果我們在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方法有偏差,往往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賞識孩子的意義在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一些家長老是批評孩子,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而沒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的批評太多,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一些孩子甚至自卑、焦慮。於是,許多教育界人士提出要賞識孩子,希望家長多看孩子的優點,多表揚鼓勵孩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倫納德夫人班上,有一個一生下來就是裂唇、左耳失聰的小女孩。一次,在進行左耳“耳語測驗”時,小女孩兒不願讓同學們知道她左耳失聰,更怕同學嘲笑她,便把左耳對著倫納德夫人,同時悄悄抬起捂著右耳的手。她驚喜地聽到了倫納德老師說了八個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兒!”正是這八個字,撫慰了小女孩受傷的、懦弱的心靈,從此,她改變了對人生的看法,鼓足勇氣不懈努力,終於成了一名學有所成的人。

倫納德夫人的一句話竟能起這麼大的作用,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現代的教育要求尊重孩子的差異性,不同的孩子可有不同的發展,特別是“平等、民主、和諧”教育理念的倡導,使很多家長由批評壓製孩子轉變為肯定讚揚孩子,實施賞識教育。賞識教育的一個好處是讓我們學會了愛、寬恕、體諒,學會了以一種可以被孩子接受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給孩子帶來愉快和滿足,這是家庭教育的可喜進步。

然而,一些家長認為“賞識”就不能否定。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比過去小心謹慎,無論孩子說得有無道理,都不置可否,或保持中立態度,或給予含糊肯定:“你說得都有道理”或“你說得都有一定道理”。很多家長不敢觸及一個“不”字,唯恐因此扼殺了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

有一個道理大家都知道:溫室裏成長的花朵,經不起自然界的雪雨風霜。同樣,在過度人性化嗬護下成長起來的人,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樣,雖美輪美奐,卻脆弱至極,一擊即碎!因此,對孩子的教育賞識和激勵固然重要,但應把握一個度,切忌一味賞識。

孩子健康的自尊與自信心不能通過不切實際的讚揚與吹捧而獲得,它必須以孩子在實踐中獲得的成就感為基礎。如果我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竭力使孩子相信,他們的一切都是好的,這隻能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同時讓孩子麵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不統一的混亂狀態,使他們在團體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真正的自我形象是什麼。這不但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且還給他們帶來適應社會的困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鼓勵,離不開老師的表揚。誇獎是一種激勵,激勵比批評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極端。要知道“我能行”是有限度的,在人生的舞台上,孩子不可能處處精彩。那麼,如何賞識孩子才能有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呢?

賞識孩子要注意時機。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考試成績不理想、雖經刻苦學習也沒有取得好成績、與同學鬧矛盾或是被老師批評時,他們的自信心會遭到挫傷,情緒會受到壓抑。如果我們這時再去批評孩子,無疑會讓他們感到雪上加霜。這時,我們應努力尋找孩子的優點,然後及時向孩子表達你對他的欣賞。這樣,孩子會在失意中得到鼓勵,在茫然中看到光明與希望,會振作起來,重新去努力。這樣的賞識也會讓孩子感到,他隻是眼前的事情沒有做好,但仍然是可愛的,仍然有很多優點,仍然能夠得到周圍人的喜歡,孩子會想辦法在以後將事情做得更好。

家長應賞識孩子的努力過程。

不要等到孩子取得成績、有良好的結果時才去讚揚孩子。當我們看到孩子的良苦用心和積極努力的表現時,更應給予讚揚與鼓勵,這會使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有勇氣克服困難,從而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就。

賞識孩子要準確、具體。

我們要細心地觀察和了解孩子,準確、具體地說出孩子的表現與成就,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準確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感到家長的賞識真實可信,讓孩子真正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斷進步。孩子完成作業後,家長泛泛地說,你是個好孩子,你作業做得好,其實孩子還是不知道自己的作業哪裏做得好了。家長可以這樣說:你的某個字寫得好,作文選題很好,解這道題的思路很流暢。這種說法比較具體,孩子能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