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賞識有度(2 / 2)

賞識不是萬能的,賞識不可能解決一切的教育問題。

“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不等於每個孩子都是天才,賞識其實改變的並非孩子的現實,而隻是改變了孩子的心裏感覺。如果對賞識缺乏必要的控製,那麼孩子的心理和現實就會出現差距,這時,孩子往往會滿足於賞識提供給他的夢幻之中,而不願去麵對現實。

賞識孩子要有原則,有節製,更要有目標。

否則“賞識”就是一種讓孩子上癮的毒藥,單純的賞識將造成教育的災難。

如果一味賞識,就會導致孩子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易產生一種自我滿足感,進而不思進取;不敢麵對批評,不易深入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不願接受別人意見。

如果一味賞識,容易導致孩子出現賞識“適應”或賞識“疲勞”,賞識的作用退化或無效,進而使賞識再也不能起到激勵作用。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的賞識實質上是一種欺騙,學生對這種賞識習慣了、膩煩了,他們覺得沒有一點新意。也許在你想對他進行賞識之前他已知道你想說什麼,你會說什麼。他會對你所說的話看得很淡,賞識的激勵作用不複存在。

如果一味用賞識滿足孩子,並讓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賞識,最後可能導致一種依賴。原本,賞識孩子是為了激勵孩子努力,可是後來卻變成孩子努力是為了獲取賞識。他們奔跑不是為了前麵的目標,而是為了身後的“拉拉隊”,教師若充當了這個“拉拉隊”的角色,當有一天孩子發現身後的拉拉隊不見了,這個時候他們還會用一種什麼樣的動力跑下去呢!

在一味賞識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情感脆弱,獨立能力、自主能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差。如:在父母的繈褓包裹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易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瞬息萬變的社會,不適應社會競爭的需要,耐受挫折的能力差,遇到挫折難以麵對,甚至會因此一蹶不振或走上犯罪道路。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寒風刺骨、冷雨斜飛的秋夜,約翰想坐馬車回家。但馬車夫說出的價格使他大吃一驚,他耐著性子與其討價還價,馬車夫不耐煩地說:“租不起馬車,你不是還長著兩條腿嗎?”馬車夫的話深深刺傷了約翰的心。在回家的路上,約翰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交通工具既方便大眾又價格低廉?幾天後,當約翰看到汽車川流不息時,他立即想到用汽車出租。不久,深受顧客歡迎的出租車風行全美,進而風行全世界。

當人們讚揚約翰的不屈服於輕視的時候,肯定要無情譴責馬車夫為什麼不委婉一點。然而,馬車夫不想做的堅決不做,心裏怎樣想,嘴上就怎麼說,讓你絕了僥幸之心。如果他不說出“逆耳”的語言,約翰怎麼會想到要用便宜的汽車做出租車呢?同樣,家庭教育有時也需要一點輕視的冰霜、挫折的風雪,需要一塊小小的信念和毅力的磨石,就像成功者約翰曾經經曆過的那樣。

對孩子的不良思想行為要重在教育、啟發、製約和批評,甚至給以適當的“懲罰”,但批評與懲罰需要與尊重、信任相結合,要顧及孩子的承受力。

有首詩說得好:“禾苗幹涸了,需要澆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會淹死。車胎癟了,需要充氣,但不能太足,充足了就會爆炸。生命短暫,需要關愛,愛不能太多,愛得多了就成了傷害。”教育固需要慈母般的溫存,也應當來一點嚴父的“狠心”;溫室中的幼苗鮮嫩可愛,烈日下的萬物更加茁壯。

過度的賞識對孩子無利,但這並不是說不讓家長去賞識孩子,而是要家長懂得如何運用賞識的方式鼓勵孩子。

賞識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濫用、過度。賞識要正確客觀地分析,要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孩子心理狀態,根據真實需要進行表揚、鼓勵。而不能因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牽強地賞識。賞識要因人的性格而進行適合的操作。例:對膽小的孩子要多肯定、鼓勵,對調皮、好動的孩子,多批評教育。賞識,但決不放棄運用挫折教育。批評,讓孩子在具體的行為、心理上受到適當的挫折的鍛煉。

每個孩子都需要賞識,但運用賞識是一門藝術,要幫助孩子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滿足和動力,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賞識,而不是單純僅僅是依賴外來的獎勵,父母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該做的事情就應該做好,這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獎勵。告訴他們父母為他們驕傲,但孩子們遲早總要依靠自己內心的動力前進。因此,還要告訴孩子:他們做的正確的事情,並提醒孩子從內心承認自己。

第六章 做孩子的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一麵鏡子,讓孩子學會感激和體諒,首先要我們自己學會珍惜和感激,而後,愛才會悄悄地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