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養成吃飯時看動畫片的習慣,家長非常反對這一點。父母往往認為吃飯是正事,看動畫片是玩耍,孩子必須先辦正事,然後才能玩耍,所以,父母一聲“吃飯了”,孩子必須馬上過來,不過來就不是好孩子。想想看,到底是誰在任性?我們經常說孩子任性,其實父母有時比孩子還要任性,我讓你過來你就得過來。反過來,如果是您自己在看一個最喜歡的電視劇的時候,您會怎麼樣呢?您一定會調整您吃飯的時間,想出各種辦法來,別人讓您過來您一定不願意過來,過來了也一定是很不高興的。所以,我們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合理安排。父母任性,其結果往往是和孩子形成對抗。
有一位父親曾去谘詢專家,他碰上了難題,他們兩口子的事業都幹得特別紅火,就是孩子出了問題。16歲的女兒兩次離家出走,走之後沒錢了才回來。但是她回家的條件是,她回家,她媽媽就不能在家,她媽媽在家她就不回家。這位父親很無奈,他隻好在孩子回家時讓孩子的媽媽回娘家去住。為什麼?母親很任性,孩子也非常任性,沒法兒交流。對此,全家都很無奈。
在這裏,我們想要說的是,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變孩子也要先改變自己。這很重要。如果你對孩子是尊重的、理解的,孩子就容易教育好。
要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要教育好自己。那麼,父母在教育自己方麵,主要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尊重孩子。
要尊重孩子的權利。父母是不是現代的父母,是不是優秀的父母,能否尊重兒童的權利,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親子關係的核心就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孩子是通過父母認識世界的。
2.聽取孩子的意見。
父母碰到事情的時候應該聽取孩子的意見。比如說,孩子升學問題上,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所有的誌願應該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因為你尊重孩子了,孩子才可能自己對自己負責。
3.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在今天的孩子身上,不是沒有理想,是沒有那些空洞的理想。今天的孩子很務實,有他們自己的追求和個性。他們在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平等意識還有對新事物的追求方麵,都是很突出的,所以我們應該看到現在孩子身上的一些突出的優點。以下幾點是我們需要做到的,即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碰到事情跟孩子商量,把與孩子相關的事情的決定權交給孩子自己。孩子在10歲以後就有了行為能力,父母越尊重孩子,孩子就越發自尊,對自己也更加負責。
4.父母不要用自己的觀念來評判孩子的觀念。
現在的孩子很重視他們的權利,比如孩子不願意去參加某項活動,告知父母在這項活動裏自己的權利遭到侵犯,孩子覺得組織者不公平,所以不願意去參加。這件事情要是放在大人身上,往往會再三克製,但孩子選擇退出,大人就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
有一個父母反映她的兒子總是與同學打架,老師和父母反複教育,孩子就是改不了。經詢問,原來這個孩子從小如果犯了什麼錯誤,他的父親常會采用體罰的方式來教育他。一個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他自然會認為動用武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如果父母不會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不懂得怎樣尊重孩子,怎麼能教會孩子與人和平相處呢?
還有一位母親打電話來說,她的女兒已經上初二了,自理能力卻很差,而且做事磨蹭。這位母親很困惑:我們做父母的都是很能幹、很利落的人,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孩子?其實正是因為父母太能幹了,從小就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而孩子的獨立性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如果父母一切都包辦,孩子的獨立性從何而來呢?
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變孩子,首先是改變自己。專家呼籲今天的父母家長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孩子。孩子有著獨立的人格,應該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根據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地教育他們。父母應該在家庭中培養平等、民主的氣氛,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另外,為人父母,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己也得多學習,補充知識,以適應新時代變化的需要。為了教育孩子,父母要學一些關於孩子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麵的知識,掌握家教的原則與方法,不斷提高家教水平,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下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