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父母的言傳與身教(1 / 3)

中國有句古話叫“言傳身教”,家長切不可低估“身教”的力量。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行一言都落在孩子的眼裏,記在孩子的心上。孩子總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怎樣與人相處,父母之間怎樣相處,很多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動作,對還在學習、模仿階段的孩子有直接的影響。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句話:父母用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維來培養孩子,決定著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著孩子未來是什麼樣的命運。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必須引起各位家長的注意。

有句話說得好: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廣博的知識和聰明的智能,更要有良好的人格、個性品質和社會適應性。一個人是否具有愛心、同情心,是否善良,直接決定他對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進而決定他在其他各方麵的發展。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時,父母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關愛他人、友善待人等品質的教育。比如,知道爸爸媽媽既要工作,又要照顧自己,很累,就要體諒關心父母,給他們倒杯水、拿雙拖鞋或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等;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不讓爸爸媽媽操心;看到父母身體不舒服或勞累時,不給父母添麻煩;看到小朋友或其他人有困難,能主動地詢問,想辦法幫助,表示關心等。隻有在日常生活的點滴裏加以培養,孩子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知感恩的人。

另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待人友善的同時,要注意引導感受其行為的積極結果,不要因為自己的友善行為有時得到的是消極結果,而使孩子產生“好心沒好報”、“吃虧”、“窩囊”的感覺。否則,孩子以後就不願意再這樣做了。這要求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積極肯定孩子的行為,並在同伴麵前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孩子知道他這樣做父母喜歡,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同時,也不妨獎勵獎勵孩子,比如有好玩的就讓他先玩或滿足他一個願望等。這樣,孩子體驗到積極行為的良好結果,其良好的行為才可能堅持下去。

培養孩子具有好的行為規範,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立教,萬萬不能一方麵要求孩子要有好的品行,另一方麵自己卻做反麵教材。

有這樣一個例子值得各位家長注意:一位媽媽帶著十歲的孩子在車站等公共汽車。汽車一到,年輕的媽媽立即推搡著孩子上去占座位。也許是人小鬼大,也許是眾人體諒,小家夥順利地占到了一個座位。可是媽媽上來一看,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原來孩子隻占了一個座位,結果孩子坐了一路,而媽媽卻站了一路。下車後,這位媽媽一路上不停地小聲數落兒子,諸如:“像你這樣以後還有什麼出息?”“我以後別指望你啦!”等等,說得孩子一臉茫然。原來媽媽在抱怨兒子隻考慮自己,沒有把書包放在前麵的座位上,為媽媽搶一個座位。這位媽媽最後教訓兒子說:“吃一塹,長一智。下次你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這位母親的家教真的有問題,在我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父母,總是要求孩子這樣做或那樣做,而他們自己卻總是背道而馳。她們要求孩子懂得體諒媽媽,但卻是以搶占座位為前提,她們自己卻不懂得體諒其他人,體諒車上更需要座位的老人。試想這怎麼能培養出一個能理解他人,能體諒他人困難的好孩子呢?所以,培養孩子具有好的行為規範,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立教,萬萬不能一方麵要求孩子有好的品行,另一方麵自己卻做反麵教材。

感恩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愛的教育要孩子們先從自身做起,先愛父母,愛親人,愛朋友,進而才有可能去愛祖國,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素質的人才。愛的教育是終身教育,需要我們抓住時機,不間斷地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從而培養一個會為他人著想、有愛心的好孩子。

對於孩子來講,愛的教育最好先從愛父母開始。愛心教育不能僅重表麵行為,不能過分宣揚諸如拾金不昧這類基本品質和行為。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學會體察別人的情緒,了解他人的困難,發現需要其幫助的事,更要學會為他人,首先是為父母、為家庭做出自己的奉獻。這種奉獻首先要從愛自己的母親做起,這對於孩子來講也是最容易辦到的。

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隻求奉獻不求索取的。孩子愛母親似乎是一種回報,其實不然。愛母親是母愛的結晶,是愛人的教育。現在的獨生子女都體會著“人人愛我”的滋味,卻極少得到“我愛他人”的教導,這是人格教育的莫大缺憾!愛心教育是終身教育,必須從小抓起,不能因小而不為。愛的教育需要滋潤心田,需要“滲透”到心靈,需要潛移默化。

老威特在教育孩子方麵為人稱道。他教育兒子卡爾·威特時,告訴卡爾:“世界上像聖母一樣高貴的是母親,世界上最辛苦的也是母親。母親的工作最繁重、最辛苦也最光榮。”

言傳隻是老威特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他還非常注重身教對孩子的影響。老威特會隨時隨地表達對妻子的愛。後來,卡爾·威特回憶父親時講述了這樣的一段故事:

從我記事起,我的父母就與別人的父母不一樣,他們極少發生爭吵,即使發生爭執時,父親也會讓著母親。從我懂事開始,每天清晨我都會跟父親一起去溫室剪花送給母親。

有一年,我大約七歲時吧,母親生了重病,父親日夜守候在她床頭,盡心照顧母親。有一天早晨,當我睜開眼睛時,看到父親坐在母親床頭,眼神裏充滿了悲傷和關切之情地望著氣喘不已的母親。我的心在那一瞬間被深深地震動了,那一刻我也真正明白了,怎樣才算真正去愛一個人,什麼才是愛與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