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孩子留意大自然。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幸運。無論是天崩地裂,還是斜風細雨,一花一草,一顰一笑,都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恩惠。所以,家長應鼓勵孩子對他們周遭的事物引發的靈感心存感激。前不久有這樣一則報道,文章的作者清晨在洛杉磯郊縣一所旅館的餐廳裏,發現有三個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頭給母親寫感謝信。孩子們說,這是我們每日必做的功課。作者細看了孩子們寫的內容,有“路邊的野花開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薩餅很香”、“昨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等。原來他們寫給媽媽的感謝信不是專門感謝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是記錄下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他們幼小的心靈還不知道什麼叫恩德,隻知道對於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應心存感激。他們對許多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值得我們學習。讓孩子從大自然中體會付出的美,從大自然中感知自己的幸運。
3.教孩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讓孩子經常注意社會上還有一些沒房屋住的家庭,父母喪失勞動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殘疾的,還有在街上乞討的人們。在看過他們艱辛的生活以後,對自己舒適的生活又會是另一種體會吧。聽聽老人講講過去的事情,或是看一些描述艱苦生活的書籍和影片,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等。憶苦思甜,其實對現在的孩子會有一定的好處的。從橫向以及縱向多方位的比較,不要老是把眼光往上瞧,你比許許多多的人幸運,比上不足,比下那是綽綽有餘。
4.身教勝於言教。
培根說:“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用感謝來滿足別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簡單又有報酬。我們要把它變成一種習慣,並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孩子。心存感恩與向人道謝是兩個讓人通往成功的習慣。學習感謝是邁向自我實現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們教育孩子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況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首先要活出感恩的生活來。麵對困難要勇敢接受;身處逆境要自強不息;圖謀工作要善始善終;春風得意要戒驕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從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軟的心、包容的心。記得要經常向孩子說“謝謝你”。向別人表達謝意是尊敬與禮貌最高的表現方法,也是建立與維係人際關係的最安全方法。
先做一個感恩的父母,然後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在對孩子的感恩教育中,各位家長要注意不要流於說教,將感恩庸俗化,將它等同於宗教意義上的感恩。別人是神,自己則是奴隸或罪人,那就成了一種奴化教育,那絕對是錯誤的。我們要的是它的精髓。感恩本身是一種高級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是僅僅限於一種表麵化,一種感謝或者一種報恩。它應該是一種更深層次的一種理解,一種反省,然後是一種擁戴。隻有這樣,感恩才會真正融入孩子的心靈,與孩子一道成長,推動孩子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