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長是孩子的榜樣,要教育孩子首先要端正自己,要懂得教育的方式方法,感恩教育是一項大工程,如果實施不好,很可能使孩子誤入歧途。為此,專家總結了教子“十不要”,父母家長應仔細閱讀,並在生活中努力避免犯同類錯誤。
不要嘮叨不休。
家長的過分嘮叨會使孩子感覺家長對自己的不信任,他們會覺得父母認為自己理解不了某項事情的意思,或者父母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
生活中許多家長都有過分嘮叨的毛病。他們會說:把孩子當一個成人,委婉地給他指出缺點?他能改嗎?若有這份覺悟,他還叫什麼孩子!其實相反,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贏得別人更多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反而會比赤裸裸的訓斥效果好得多……家長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成人一樣,不要有一點錯就總是板著臉指責他,而應該委婉地指出來,盡量避免傷害他的自尊心。
家長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強迫孩子盲目地服從自己或他人。
當父母與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切忌強行說服他,這隻會令他抗拒,即使服從,也隻會流於表麵化。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麼,比如說:“寶貝,差不多再過十分鍾,你該進來吃飯了!”同時,他們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的人,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過分縱容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不利於孩子的交友,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遲早要長大,要走向社會,有些在家裏行得通的事,到外麵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隻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父母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已經給孩子買了很多玩具了,可孩子上街看到其他玩具時還是會哭鬧著要父母買,如果拒絕,他便會大聲哭鬧。這時父母應清楚地明白,孩子的哭是因為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所以此時不需要過分地安慰他,否則會使孩子將此理解為你的同情和你認輸,並且以此作為“要挾”的方法。有時讓孩子在生活中有些“不滿足”,對他成長是有益處的。
父母不必自責心腸太硬,恰恰相反,這種做法對培養一個有規矩的孩子是很有好處的。別擔心,孩子對不愉快的事會在很短的時間裏忘掉的。
不要瞧不起孩子。
生活中,當孩子沒有做好某件事情時,父母家長經常會用一些很傷孩子自尊的話教育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啊!”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每個人都有一個“要害區”,這個區域一旦受到表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母親,你可能比誰都了解對於你的孩子來說什麼是重要的——可能是音樂、體育或某一課程,如果你不了解,問一問沒什麼不對。其次,由於孩子們一時間內隻能吸收那麼多的表揚,因此可少量而頻繁地給予一些表揚。一分鍾一百次的鼓勵勝過一次作一百分鍾的表揚。
不要恐嚇孩子。
采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或者說“你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你一頓。”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如果父母偶爾嚇一次,可能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經常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成長自然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