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不要讓孩子冷漠的心長大(2 / 3)

這真的讓夫妻倆難過,聽著兒子的這番話語,看著兒子一臉的氣惱,陳先生和妻子氣得七竅生煙:“我們省吃儉用為你費盡了心血,你就這樣報答我們?難道你的良心讓狗吃了?”

陳先生夫妻倆真的很氣憤,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孩子體諒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難處。為此,他們曾請教過不少其他家長,希望對自己的家庭教育有所幫助。他們甚至請其他同事幫助開導孩子。為了弄清兒子究竟為什麼變成這樣了,他們甚至請記者與孩子溝通。

當聽說記者要采訪自己,軍軍起初表示“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並約好次日中午在他學校附近的一家咖啡廳。然而,到了約定的時間,軍軍卻改變了與記者見麵的主意:“我們還是在電話裏談吧,這樣比較方便。”於是,他與記者展開了如下的對話:

記者問:“你覺得父母哪裏不好,為什麼會總是抱怨他們呢?”聽了記者的問話,軍軍歎了一口氣,無奈地說:“他們總是覺得為我付出了一切,我就該時時刻刻記住這一點,就該對他們感恩戴德,否則,就是我不懂事。”

“作為一個孩子來講,應該對父母有一種感恩之心,記住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呀。”

“可記住並不等於要總掛在嘴上,並不等於就要一輩子感恩戴德。再說,他們總覺得為我做得多,付出得多,可他們怎麼不想一想人家的父母給孩子的又是什麼?我許多同學的父母不僅可以拿出錢來為孩子提供很好的生活,還可以在高中階段送他們到國外去留學,盡管他們學習沒有我好,他們如果參加高考肯定考不過我,但他們的未來一定會比我美好,因為他們有強有力的父母,而我則完全不同。我的父母除了給我一些最基本的東西外,什麼也給不了我。”

“也有許多同學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他們也跟你一樣啊。”記者提醒。

軍軍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他們給不了我更多倒也罷了,卻要整天在我麵前說什麼為我付出了一切。我不知道他們的一切是指什麼。每天放學時,同學們大多被家裏的小轎車接走,而我卻常常連坐公共汽車的錢都沒有。暑期,同學們結伴去旅遊,我的父母不肯給我拿這筆錢,還是同學的母親出錢讓我去的。這件事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恥辱,我為此痛苦了許久。”

軍軍說的那件事是真的,原來,那次旅遊歸來,有同學在作文中稱讚那位有愛心的母親。盡管那篇作文沒有提及軍軍的名字,但老師在班上作為範文讀完後,全班同學都知道被資助的同學就是軍軍了。為此,軍軍認定是那位同學為了炫耀自己家有錢又有愛心而“出賣了”他的尊嚴。那天晚上放學時,軍軍竟在學校附近的小路上揮拳將那位有恩於自己的同學打了個鼻口出血。為此,有老師批評他是“恩將仇報”的小人,班主任老師還要求他在全班同學麵前檢討。

軍軍並沒有將這件事告訴父母,但他卻將責任全推到了父母身上,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過失,他說如果自己的父母能為自己掏那筆旅遊費,他還會遭受這種“屈辱”嗎?但他的這種觀點並沒有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相反,大家認為是他的不對。軍軍實在想不通,他越想越感覺委屈,感覺氣憤,晚上回到家後,又和父母大吵了一通,他由原來的感覺委屈變成了抱怨:“我怎麼這麼倒黴,攤上你們這樣的父母?”隻因幾句話,他父母又吵得天翻地覆。

感覺到了與兒子之間的問題存在,陳先生和妻子商量了一下,都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決定跟兒子好好溝通一下。正月十五那天晚上,陳先生和妻子下班後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團圓大餐,希望以此能緩解一下緊張的家庭氣氛。然而,兒子卻全然不把父母的心願放在心上,他和同學去逛書店,晚上10點多鍾回家後又與父親大吵起來,並掀翻了桌子,將母親的腳紮傷,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至此,陳先生夫妻開始真正的反思起來,他們覺得對兒子的教育需要改了,改變兒子冷漠的心才是他們的頭等大事。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的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了,自己的孩子是否也存在像軍軍一樣的情況,如果你也像陳先生一樣,曾經聽到過孩子的指責與抱怨,你是否會反問自己一句:“我們為他付出那麼多,到如今不僅無功,反而成了一身毛病的罪人,這到底是為什麼?”

有關專家指出,陳先生的兒子軍軍之所以對辛辛苦苦養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毫無感恩之心,正反映出了我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雙重缺失。專家分析認為,陳先生和妻子在為兒子竭盡全力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的同時,忽略了對兒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忘記對他進行知恩圖報、自強不息的引導與教育。父母在望子成龍之時,不可目標過於單一,更不可隻看學習成績而不管思想品德。

在應試教育體製下,教師和家長都在思想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俊遮百醜”的傾向,隻要學生學習成績好,其他都顯得不重要。而傳統教育機製下的德育教育又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講理想話前途的教育多,而諸如感恩之類的品德教育則缺少係統性和規範性,更缺少結合青少年思想實際的針對性,從而使學校的德育教育與學生的成長實際存在較大距離。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個正直善良之人最起碼的品德。一個不知感恩的人不僅是一個無德之人,也是一個缺少快樂與幸福的人。因為他對生活充斥了太多的要求甚至奢望,總是抱怨別人對自己所盡的責任太少,自己應該得到的也太少,因而對自己的父母家人甚至於社會產生不滿甚至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