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不要讓孩子冷漠的心長大(3 / 3)

孩子的冷漠令人擔憂,有一位老師對此深有體會。他說有一次自己在為學生上課,那節課講的是中國古代寓言《智子疑鄰》,講完後因為還沒到下課時間,他就問學生一個問題:你們如何評價那位鄰居?學生們的發言很踴躍,但得出的答案卻令這位老師大感意外:鄰居是傻瓜,倒的牆又不是自家的,幹嗎多管閑事呀。

童言無忌,我們相信學生的回答是他們真實的想法,但這卻令人產生了擔憂,孩子們怎麼會如此冷漠?

這並不是少數現象,另一位老師在教授語言課時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他在朗讀《祝福》祥林嫂那段經典的自白,“我傻,我真傻……”,這時,卻有同學開始發笑了,他示意了一下,笑聲停止;他又接著讀,笑聲又起。老師隻好停下,問:同學為什麼發笑?一個同學被點名站起說:祥林嫂絮絮叨叨,像個老婆子。沒趣,瘋了。老師說,祥林嫂的確瘋了,但我們能笑話她嗎?她的悲慘遭遇不值得我們同情嗎?有同學用較低的聲音說:小說,假的。

令人深思!孩子們對於他人的悲慘遭遇竟然沒有絲毫同情,足見其心之冷漠程度!

一家晚報曾報道麵對闖入女生寢室欲行不軌的歹徒,年僅14歲的中學生小英(化名)選擇了反抗。令人痛心的是,屋內的20名女生同伴竟無人伸以援手。這則新聞令人感到震驚!

無論怎樣說,隻要20名同伴,哪怕是其中一部分人勇敢地站出來,即使歹徒再怎麼瘋狂,也會被她們的凜然正氣所屈服,從而及早放棄他那罪惡的企圖。但現實是20名女生竟被嚇得縮成一團,以致小英與歹徒搏鬥了一個多小時。可以想象,如果我們讓這痛心的一幕繼續演下去,任憑她們冷漠的心生長,而不采取斷然措施,以後將給社會帶來怎樣可怕的惡果。

應該說這20名同伴的心靈是麻木的,她們的冷漠讓我們感到心寒和悲哀。隻是她們畢竟還年少,我們在指責她們的同時,更應該找一找我們自身的不足和教育中的缺失。我想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從中吸取深刻的教訓,才能有利於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冷漠觀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包括學校的、社會的、家庭的。

學校缺乏對孩子素質教育的培養致使孩子對於學習以外的事情不聞不問。過去,我們的教育模式使學校總是把學生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對學生缺少思想教育和道德培養,以及應對困難和逆境的處理教育。由於唯分數是“能”,使得許多孩子隻知道“兩耳莫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這極易導致冷漠觀的增長。有時候學生之間發生了矛盾,學生告訴老師後,老師有事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時處理,就容易讓學生誤認為老師冷漠而產生冷漠觀;有時候學生心理形成障礙,想找老師談談,若老師因工作忙忽視了學生的情緒,也容易讓學生誤認為老師冷漠而產生冷漠觀;有時候學生生病或不慎摔傷,其他同學看見了卻不聞不問或不救助,也容易讓學生產生冷漠觀;有時候學生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而憂傷或受到別人欺負而委曲,其他同學看見了不但不管還起哄嘲笑,也容易讓學生產生冷漠觀;再加之現在小學生的課本當中,把鼓勵少年見義勇為這一條去掉了,老師不講,學校不鼓勵,見義勇為變成見義無為繼而就成了見義冷漠了。

學生生活的環境不隻是家庭和學校,社會也是教育孩子的活教材,社會上很多負麵的影響和不良風氣也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可以說,無論是在身邊,還是媒體中,當別人受到侵害時,周圍人袖手旁觀的事情都時有耳聞。正因為這些“錯誤鏡子”,使孩子難以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在社會上,有小偷偷人家東西,很多人看見了不製止,有的家長還不準自己的孩子說,大人們的冷漠讓孩子產生冷漠觀;在社會上,很多人以乞討者身份滿街要錢,過路人明知道是在欺詐,所以視而不見,揚長而去,家長們也教育孩子不要理這些人,說他們是假裝的,大人們這種怕上當的冷漠讓孩子同情心在不知不覺中泯滅而產生冷漠觀;在社會上,有人被汽車撞到了,撞的車逃走了,後麵汽車司機看見了連忙施救,被撞的人反說是救他的車撞的,幫人不討好不說,還脫不了幹係,導致出事沒人管,大家都站著看熱鬧,大人們的冷漠使孩子產生冷漠觀。

家庭成員之間的冷漠和教育不當讓孩子變得冷漠。長期以來,由於家庭對孩子總是嗬護的多,依賴的少,以致他們因嬌生慣養而始終難以走出“溫床”,使他們自私心理嚴重,稚嫩的思想很難變得成熟。特別是在家裏“唯我獨尊”,不知道關心別人。一旦遇到突發事件,便不知所措,無法擔起責任。有的家庭,夫婦之間相互十分冷漠,互不關心,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關心他人痛癢,孩子在父母處得不到一點溫暖,形成了冷漠觀;有的家庭,父母沉溺於打牌打麻將,一坐就是幾天幾夜,孩子冷暖饑飽全不問津,孩子找到他們,要麼給點錢讓其自己餓了吃,困了睡,要麼不理不睬,要麼橫加打罵使其產生了冷漠觀;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或做生意脫不開身,要麼將孩子丟給年邁的老人,要麼請個保姆管其吃喝拉撒讓其產生了冷漠觀;有的家庭,父母離異,單親孤僻也使其產生冷漠觀;更有的家庭,父母教育不當,或錯誤教育,使其產生冷漠觀。

家長應該反思我們教育的缺失,應該盡快彌補自己的不足,並采取切實可行的舉措,醫治孩子冷漠的心,以盡早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完整的人。

有句話講得好:專事鍛煉身體,可以成就體育家;專事培養道德,可以成就道學家;專事發展知識,可以成就畸形的奇人。對於父母家長來講,隻有將此三方麵結合起來,才能培養一個健康成功的孩子。

“冷漠的心”是需要溫暖的,這是孩子的要求,更是家庭教育者的責任。達成這樣的共識後需要找一個切入口付諸實際行動,挽救孩子的心靈。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的校訓“要愛你的媽媽”,這樣樸實的話語確是一個人的道德底線,所以我們的家庭教育不妨就此入手,不要讓孩子冷漠的心長大,給孩子補一補孝道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