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行動就是創造命運(2 / 3)

傑米跟太太說:“下個禮拜我們去買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樣?”

“你怎麼突然想到這個?”她問,“開玩笑!我們哪有能力!可能連頭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經下定決心:“跟我們一樣想買一套新房子的夫婦大約有幾十萬,其中隻有一半能如願以償,一定是什麼事情才使他們打消這個念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買一套房子。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要想辦法。”

下個禮拜他們真的找到一套兩人都喜歡的房子、樸素大方又實用,頭款是1200美元。他知道無法從銀行借到這筆錢,因為這樣會妨害他的信用,使他無法獲得一項關於銷售款項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直接找包銷商談,向他借私款呢?他真的這麼去做。包銷商起先很冷淡,由於傑米一再堅持,他終於同意了。他同意傑米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償還100美元,利息另外計算。

現在他要做的是,每個月湊出100美元。夫婦兩個想盡辦法,一個月可以省下25美元,還有75美元要另外設法籌措。

這時傑米又想到另一個點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釋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興他要買房子。

傑米說:“經理先生,你看,為了買房子,我每個月要多賺75元才行。我知道,當你認為我值得加薪時一定會加,可是我現在很想多賺一點錢;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應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老板對於他的誠懇和雄心非常感動,真的找出許多事情讓他在周末工作10小時,他們因此歡歡喜喜地搬進新房子了。

傑米將想法付諸行動,最終實現了自己買房的夙願,而不是去抱怨人家為什麼有新房之類,如果他一直拖延下去,那麼,最終是隻能“寄人籬下”了。

與其成為一個被動的人,不如去行動,去改變環境。想等所有的條件都十全十美後再動手,通常是不可能的。由於實際情況與理想永遠不能相符,所以隻好一直拖下去了,理想也就成了空想。

看來,埋怨除了說明自己無能外,不能說明別的了。

5.放棄空想主義

脫離實際的空想,以幻想和願望代替實際行動,隻有白白浪費生命。

幻想是一種與生活願望相結合,並指向未來的想象,它是創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

幻想有積極的幻想和消極的幻想之分。積極的幻想通常叫“理想”,它是在正確的世界觀的指導下產生的。這種幻想能激勵人的鬥誌,鼓舞人的信心,推動人去努力學習和工作。

一個人,如果沒有這樣的幻想,就會目光短淺,胸襟狹窄,不會為了明天的幸福而努力克服今天的困難。的確,積極的幻想是青年人的一種寶貴的品質。

任何事要用行動去證實它的存在,幻想的事物再美,但它絕不等同於現實。

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從認識的那一天起,彼此就有說不出的欣賞,成了好朋友。那時,他們還在上高中,接著就上大學,讀研究生,參加工作。

很快,8年已經過去,友情沒有一丁點兒的淡化。然而,也僅此而已。

之後,各自去談戀愛,她有了男朋友,他也有了女朋友。四個人很要好的,常在一起玩,笑稱都是性情中人。

有一天,這個男孩和這個女孩談論起一個話題,如果有來世的話,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來世做男孩還是女孩?

照例是爭得沒完沒了,女孩還要做女孩,男孩呢,還是要做男孩。他說:“來世我不能不做男孩,因為,我要娶你。”說完又淡淡一笑。

女孩子被釘住似的待在那裏,心裏恍恍惚惚的——她從來也不知道他是愛她的。

知道了又怎樣,錯過了已難加頭。

現實是引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空有橋,沒人走,就成了空想。

6.堅定前行排除雜念

具有堅定的信念,甩開包袱斷然前行的人,他們的旅行才更輕捷,更穩健,更成功。

一個膽小如鼠的騎士將要進行一次遠途旅行,於是他竭力準備好應付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帶了一把劍和一副盔甲為的是對付他遇到的敵手,一大瓶藥膏為防太陽曬傷皮膚或毒藤擦刮傷皮膚,一把斧子用來砍柴,一頂帳篷,一條毯子,鍋和盤以及喂馬的草料。他出發了,猶如帶著一堆移動的貨堆。

他來到一座破木橋的中間,橋板突然塌陷,他和他的馬都墜入河中,淹死了。臨死前那一刻,他很懊悔,他忘了帶一個救生筏。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隻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後來,人們就把專心致誌於做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的意義,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時間球大多都會掉進水裏。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麵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有些時候,一旦迅速進入行動狀態後,就來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戰,隻有一條路走到黑。這樣反而容易成功。

7.行動起來,決不拖延

每位成功的人,幾乎無一例外的有一個習慣:下定決心就絕不拖延!而且很少改變初衷。而失敗的人正好相反,即使下定決心也會拖泥帶水,一點都不幹脆,或者朝令夕改,反複不定。

一個人易犯的大錯,就是怕犯錯。猶豫不決是避免責任與犯錯的一種“方法”,它有一個謬誤的前提:不作決定,不會犯錯。完美主義的人,特別懼怕犯錯;他從沒犯過錯,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完善,如果覺得他對不起這幅完美的圖景,強烈的自我就會被擊得粉碎,因此,他認為作決定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這種人為了所謂的完美會盡量不作太多的決定,而且盡量拖延決定。或者是找一個替代品。使用後者的人會倉促地作決定,這種決定大都不成熟,而且一定半途而廢。這種人所作的決定不會給他帶來困擾,因為他是完美的,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會出紕漏,因此,何必考慮事實與結果?隻要自己相信那是別人的錯。即使他的決定出了錯,他還是同樣能保有他原來的假想。

顯而易見,這兩種方法都是不足取的。有前者想法的人根本做不了事情,因為他一點也沒有行動。有後者想法的人時常在衝動與考慮欠周的行動之間自尋麻煩,總而言之,采用“猶豫不決”的方法是毀滅你內心自我的元凶。

決心的反麵即是拖延,拖延是每一個人必須切實地征服的公敵。

成為富翁或者事業成功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迅速下定決心的習慣,而且改變初衷的時候會慢慢來。而失敗的人則正好相反,遇事遲疑不決、猶豫再三,就算是終於下了決心,也是推三阻四拖泥帶水,一點也不幹脆利落,而且又習於朝令夕改,一日數變。

世間最可憐的,是那些遇事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經常彷徨歧路、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沒有主意,不能抉擇,依賴別人的人。這種主意不定、自信不堅的人,難於得到別人的信任。

有些人簡直是無可救藥的優柔寡斷。他們不敢決定各種事件,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決定的結果究竟是好是壞,是吉是凶。有些人本領不差,人格也好,但因為寡斷,他們的一生就給糟蹋了。

決斷敏捷的人,即使犯錯誤,也不要緊。因為他對事業的推動作用,總比那些膽小狐疑不敢冒險的人敏捷得多。站在河邊,待著不動的人,永遠不會渡過河去。

假使你有寡斷的傾向或習慣,你應該立刻奮起擊敗這種惡魔,因為它足以破壞你各種進取的機會。

在你決定某一件事情以前,你應該對各方麵情況有所了解,你應該運用全部的常識與理智,鄭重考慮,一經決定以後,就不要輕易反悔。

養成敏捷、堅決果斷的習慣,將會受益無窮。這樣,你不但對自己有自信,而且也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主意不定,是一種壞習慣,對於一個人品格的鍛煉,更是致命的打擊。有這種弱點的人,從來不會是有毅力的人。這種弱點,可以破壞一個人對自己的信賴,可以破壞他的判斷力,並有害於他的精神能力。

要成就事業,必須學會成竹在胸,使你的正確決斷,堅定、穩固得像山嶽一樣。情感意氣的波浪不能震蕩它,別人的反對意見以及種種外界的侵襲,都不能打動它。

敏捷、堅毅、決斷的力量,是一切力量中的力量。假使你一生沒有養成敏捷堅毅的決斷的能力,那你的一生,將如一葉漂蕩海中的孤舟。你的生命之舟,將永遠漂泊,永遠不能靠岸。你的生命之舟,將時時刻刻,都在暴風猛浪的襲擊中。

決心的價值取決於下定決心所需的勇氣,奠下文明根基的重大決策,往往要背負著生死存亡的風險,才作得成最後的決定。

林肯決心發表其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賦予美國黑人自由。在發表之初,林肯完全了解,此舉將使得成千上萬原先支持他的朋友和政界人士轉而反對他。

蘇格拉底寧可喝下毒藥,也不願意調整個人信念,正是憑借勇氣所下的決心。此舉推進了整個時代的步伐,賦予當時的人那時還未有的思想自由權和發言自由權。

你在搜尋方法竅門的時候,不要去找奇跡,因為奇跡是你找不到的,你隻會找到永恒的自然法則。有勇氣信心運用這些法則的人,都可以尋獲這些定理定律。這些法則可以帶給一個國家自由,也可用以累積財富。

能迅速下達堅定決心的人知所取舍,取得所需也往往如探囊取物。各社會階層、各行各業的精英下起決心來,都既堅定又迅速。惟其如此,才使他們成為成功的人。

8.十個想法不如一個行動

成功人士的最大特點是敢想敢做,敢想可以使一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也可逼得一個人拿出一切勇氣,排除所有障礙。敢想使人全速前進而無後顧之憂。敢想更敢幹的人,常常會屢建奇功或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行動就是力量,惟有行動才可以改變你的命運。十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如一個實際的行動。總是在憧憬,有計劃而不去執行,其結果隻能是一無所有。

成功人士在工作中都是充滿活力的,都是以常人罕見的激情和熱情投入工作,為自己執著追求的事業獻身的。

才能和本領隻會屬於那些辛勤工作的人,權力和榮耀也隻會屬於那些埋頭苦幹的人;那些無所事事的人總是無能之輩。正是那些十分勤勞和努力的人們在管理、統治這個世界。

英國著名政治家、曆史學家克拉倫登在講到英國國會領袖之一的稅務專家漢普登時說:“他是一個十分勤勉的人,即便最辛苦、最繁重的工作也壓不倒他,他總是把最重的擔子壓在自己身上。他總是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去盡職盡責,懶惰、閑散在他身上都不見蹤影。”麵對極為繁重的工作,漢普登從不抱怨。有一次,他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我的生活就是辛勤工作。幾年來,我一直盡力為國家、為國王恪盡職守,盡心盡力,不敢鬆懈……我無法來孝敬自己親愛的父母親,甚至連寫一封信的時間都沒有。”

在廢除穀物法的運動中,英國政治家、下院議員科布登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說自己“像一匹馬一樣,狂奔不已,沒有片刻休息。”

愛爾維修甚至認為,正因為人們空虛、無聊,人們才變得無比殘忍、缺乏人性。為了使自己逃避無聊和空虛,他總是積極地投入工作,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人類進步事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