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人無誠信不立(1 / 3)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和基石。人無誠信不立。古往今來,成其事業的人都十分恪守誠信,完善的人生離不開誠信,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布一諾都是誠信的最好說明。誠信是人生的“金字招牌”,無論到什麼時候也不會掉色和減輕分量的。誠信是構成巍峨人生的磚瓦。

1.誠信是一條人生定律

誠信是一條自然法則,更是一條人生定律,是不可違背的。違背的結果就是最終還是會遇到不可逃避的懲罰,最終無法逃避時間和公平。

“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這是老一輩人的為人信條。但今天,這一信條卻大不為一些人認同了。說假話,辦假事,製假販假,用假農藥、假化肥坑害農民,用假酒、假煙牟取暴利等等諸如此類成了現今社會的一大痼疾。有一則民謠說:“記者署假名,歌星演假唱,球星踢假球,百姓喝假酒——有人樂於假,有人苦於假。”報載,有一所學校發動學生為災區募捐,在收上來的捐款中,竟然發現有多張假鈔!這真叫人要問一句:今天,做人還需不需要誠實?

清人王永彬的《圍爐夜話》裏說,“世風之狡詐多端,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末俗以繁華相尚,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意思是說盡管社會上盛行爾虞我詐的風氣,但說到底還是忠厚老實人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腐朽的社會習俗爭相以奢靡浮華為時尚,但畢竟還是在清淨平淡之中體會到的淡泊趣味更為持久耐長。

這一段話,似乎是專為今日的人們而說的。盡管社會上“假”字風行,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丟棄誠實這一做人的美德。對對我品行的賽況,使我們能正確與人交往大有好處。

隻有誠實才會取信於人。誠實是信用的基礎,信用出於誠,不誠則無信。這就是誠信。誠信不僅是社會中每個人所應遵從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而且也是處理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誠信待人才能感動他人,而說話不算數,處處欺騙別人,就算是在家門口也寸步難行。同時,誠實會使我們內心坦然,而說謊、虛假、欺瞞則會使你的良心受折磨,讓你的心境處在一種灰暗、忐忑不安、時刻緊張的狀態中。這種自我折磨正是不誠實的必然結果。

許多人把說謊、欺騙視為一種手段,他們相信說謊、欺騙會給自己帶來好處。好多信譽很好的商店,也往往掩飾自己貨物的弱點,用動人的廣告來哄騙消費者。有很多人認為,在商業上,欺騙如同資本一樣,是十分必要的。他們認為,在商業上處處講實話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誠實的聲譽與由欺騙暫時所獲得的好處相較,其價值高千百倍!商業社會中,最大的危險就是不講誠信與欺騙。往往在經濟蕭條時,人們更喜歡利用投機取巧的方法,欺騙顧客,不講真話或是把應當說的真話秘而不宣。因為他們沒有想到,雖然這樣的做法暫時在金錢上賺了一些,可是商人的人格和信用卻因此損壞了。他們的錢袋裏暫時固然增加了一些錢,但他們的人格和信用也喪失殆盡,這終將損害他們的長遠利益。

在人際交往中,誠實是基本前提。誠實,才能使人放心,贏得信任,別人才有可能和你推心置腹。虛偽的人,靠欺騙過日子,雖然有時也能取得暫時的效果,一旦被揭穿就臭不可聞。林彪信奉“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可是他假話說盡了,“大事”也終於沒有辦成。《儒林外史》中的江湖騙子張鐵臂,自稱是恩仇必報的俠士,把一個豬頭包起來當人頭,騙了婁府兩公子五百兩銀子,最後卻不揭自穿。欺騙是不能持久的,而誠實卻永遠會使人家信服。

漢朝的季布以誠著稱,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後來,他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掩護他,使他安全渡難,後來還是受到重用。宋朝名臣司馬光,信篤忠信,史書說他“自少至老,語未嚐妄”,他自己也說:“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嚐有不可對人言者耳。”越是誠實的人,信譽越高,越能獲得人們的真誠信任。

有的人不講誠信,卻喜歡耍滑頭,賣弄小聰明,自以為得計。其實,不管你的滑頭看起來多麼精細,多麼周到,都不可能精細和周到得永遠不被人發覺。世界上沒有一個狡猾的人,能夠狡猾得使人家不知道他是狡猾的。他的狡猾一旦被人們發覺之後,人人都會提防以致厭棄他。“聰明反被聰明誤”,生活中因耍小聰明而吃虧的人是不少的。所以,做人應當禁絕圓滑、浮誇、虛偽等卑劣性格。做到坦蕩真誠,光明磊落,淨如水,潔如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生活中,有的人總把自己看作“智多星”,把別人看成“糊塗蛋”,動不動就對別人用心計,耍手腕,把自己所擁有的那點小聰明發揮到極致。他們或以謊言取巧,或以詐術牟利,結果成為別人厭惡的對象。

其實,欺詐處世者活得很累,每遇重大事項,靠說謊取巧者常擔心謊言被人戳穿,靠行詐牟利者要提防詐術被人識破,心術不正的人往往因此而食不甘味、寢不安眠。綜觀世事可知,欺詐並非處世長久之計。美國前總統林肯說得好:“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所有的人。”欺詐之術遲早會被人識破,而一旦他的真實嘴臉暴露出來,則上下左右的人必將他低看一等。

做人應以誠待人為好。誠實的人沒有大紅大紫的榮耀,也沒有葉萎花落的悲哀;他一時得不了大利,長遠也吃不了大虧;他不是社交圈子的中心,也不會成為生活空間的棄漢;他沒有結交三五天便親密無間的哥們兒,卻有相處數十年能心心相印的朋友。相比之下,做一個誠實的人要比狡詐之徒活得踏實、舒坦得多。

2.守信是立身之本

信守承諾是立身處世的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情操,更是為人處世立身之本。

信守承諾也就是守信,是忠誠的外在表現。人生在世,離不開信用,“小信成則大信也”,無論是治國持家還是做生意,講信用在其中必不可少。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夠前後一致,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人們可以根據他的言論去判斷他的行為,進行正常的交往。你無法對一個不守信、前後矛盾、言行不一的人健康長久的相處下去。守信是取信於人的第一方法。

一個人守信是最可貴的品性,要成大事者,必須守信。

誠信之人都是講信義的,也就是說,他們說過的話一定算數,無論大事小事,一諾千金。

隻有守信的人,才會有人信任。隻有做到了一諾千金,事業才會有望發展、壯大並蒸蒸日上。

所謂守信,即對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人無信不立”,答應了別人什麼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說話不算數,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空頭支票”不僅僅增添他人的麻煩,而且也損害了你自己的名譽。對別人委托的事情既要盡心盡力地去做,又不要應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華盛頓曾說過:“一定要信守諾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如果勉強承擔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為嘩眾取寵而輕許別人,結果卻不能如約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信賴的。

與人合作,守信是第一原則。守信,會使人對你產生敬意,也因之會使人願意公平地與你合作。和一個不守信用的人合作,考慮到失信的危險,人們通常會把合作的費用提高,以防萬一。比如你是一個信用度不是特別高的人,那你要買別人的貨物,一般是要先付款,但是如果別人知道你很講信用,或者另一個商界同行出麵說你非常可信,那麼打交道的對方就可能很放心地讓你把貨先運走,賣完貨後再付款。一個要占大量資金,另一個近似於白手賺錢,這中間的出入,就是守信的差別。

守信關係到承諾和應諾兩個方麵:即答應別人的事或應承的事和如何去完成自己答應過的事。這兩方麵都要做到位,才是守信的表現。

適度地承諾,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因人而異,因情勢而異,故難以對它做整齊劃一的界說。但是,從大多數人的現實境遇中不難看出,承諾如若失度,往往會使人陷入困窘、煩憂,乃至十分尷尬的境地。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在決定承諾之前要防止感情衝動,以保持冷靜的頭腦,注意承諾的適度。

絕不傷害人生的總體戰略和終極目標,是把握適度承諾的總原則,這自然包括那些為了迂回地逼近人生目標而做出的某些具有“戰術”意味的承諾。在這方麵,有些人缺乏對某些重大承諾與人生大目標的整體把握和判斷的能力,應該在做出承諾時減少盲動的因素,增添有益的分辨力。

絕不為自己“製造”力不從心的、不可變更的、日趨沉重的負擔而盲目地承諾,是把握適度承諾的前提。因為信守承諾,隻有在量力而行、相互體諒、留有餘地的情況下,才有望圓滿地兌現。這並不降低承諾的嚴肅性。承諾時留有餘地,也是人生的藝術,是處理人際關係走向成熟的一種鮮明標誌,這就要求人們做到“恰如其分”地承諾——使對方滿意,使自己主動。

履行對他人的承諾(允諾、許諾)謂之應諾。應諾,是一個人學習塑造自身形象、完善自身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人是否能信守承諾,往往鮮明地反映和預示著他的為人風範、精神品位和生活藝術的優劣,以及未來的人生走向。隨著社會的發展,合作將成為人們生存方式的主流。在這種情勢下,在承諾和應諾方麵,就與往昔那種與長期合作夥伴的情況不同,就容不得一點兒粗疏。應諾的信譽,往往就是下一次合作或招徠更多合作夥伴的首要前提。在市場經濟、知識經濟體製下,可以說,它是決定一個人生存成敗、經營優劣的命脈。信息時代,一個人信譽良好抑或惡劣,皆可以在瞬間傳遍世界,從而成為人們能否體麵生存的硬指標。

信守承諾,講究信譽,是一個人應當擁有的基本素質之一。守信、守時,執著於信譽應該是人的寶貴品質和立身處世的準則。

3.誠信是人生的“金字招牌”

對於成功者和完善的人格而言,誠信的性格就是一塊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

誠信和被信任對於個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是在社會中得以體現自己價值的。處在社會中的人,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度高低,往往會決定我們一生的命運。

人們常講,誠信是金。這個例證在今天可謂是俯拾皆是。海爾集團從10多年前掄起錘子砸毀自己生產的上百台有質量缺陷的冰箱起,誠信便造就了“海爾”今天中國家電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和打造國際知名品牌的前景;江蘇春蘭集團首席抽行官陶建幸20年持之以恒地打造誠信企業,甚至被人批評為“保守”也癡心不改,同樣,誠信也造就了“春蘭”由20年前的一個普通機電企業,變成了今天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集製造、科研、投資、貿易於一體的多元化、高科技、國際化的大型現代企業,被經濟界譽為“春蘭奇跡”。然而對於近年來我們很多“曇花一現”的企業來說,又有多少不是在“誠信”上栽跟頭的呢?

新的時候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信任度已成為生存的武器和成功的關鍵。提高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度越來越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要素。

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在人生道路上所起的關鍵作用可以用“海星”老總榮海的經曆來說明。

榮海所領導的海星集團,從1988年創業時5個人3萬元資金發展到現在擁有國家資產逾10億元,產業橫跨計算機、飲品、連鎖超市、房地產、高效種植等行業,被譽為“西部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