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學習是終身伴侶(1 / 3)

學習,就是學而時習之。從孔子到荀子,從老子到莊子,都勸人學習。“學而時習之”,“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多少都是勸學的名篇警句。學習是從應終生養成的習慣,從少年到老年,從“日出之陽”到“室中之燭”,無論早晚,都應始終綻放著學習的光輝。學習可以造就完人,少年講學習,青年講修養,中年講功力,老年講境界,這一切都是從學習中來。

1.一切的知識從學習中來

人不是靠他生下來所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的。

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一個人很難在事業和生活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更難以向更高的地位發展。歌德曾經說過:“人不是靠他生下來所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的。”

財富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早上腰纏萬貫,晚上可能就會一貧如洗,金錢可以被搶走、被剝奪,唯有知識才是一旦擁有永不會失去的東西。人生最大的護身符就是知識和智慧,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知識,擁有知識的人擁有一切。

毫無疑問,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學習中得來的。一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開始了自己的學習曆程。從學會吃奶,到學會說話、走路、做事等等,無一不是在學習。一個人如果不學習,他的身體可能會健康地成長,但他的心靈卻很難得到應有的滋潤,更不用說會成為一個身心都健全的人了。一個人對知識的需要,就應該像需要空氣一樣必不可少。一位名人曾這樣說:“對生命來說,知識是必需品,因為沒有知識,人活著就像是死亡。”知識比什麼都重要,一個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有力量。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一個學者和一群商人一起出海航行,商人們帶了很多貨物準備大賺一筆。

“你帶了什麼貨物?”商人們問學者。

“我的貨物要比你們的有價值得多。”學者回答說。但是,令那群商人吃驚的是,他們找遍了貨船也沒有發現學者的貨物。於是,他們開始嘲笑學者在吹牛。

航行中間,海盜劫持了貨船,搶走了船上所有的貨物。

船終於靠岸,商人們因被洗劫一空,別無他法,便被困在岸上。而學者則不同,由於他博學多才,立即便受到港口居民的賞識,於是,他便在當地開班授徒。不久,便在當地引起轟動,不僅衣食住行寬裕無憂,而且出入都有大幫弟子前呼後擁。

那些商人看到學者受人尊敬的樣子,一個個都明白了當初他所說的“財富”,便感慨地說:“請原諒我們對你的嘲笑吧!我們終於明白了,知識是最有價值的貨物,受過教育的人擁有無盡的財富。”

的確,知識的價值遠遠大於財富的價值。

知識可以改善一個人的心靈,培養令人傾慕的文雅和仁愛的品質。一個人心靈中的迷茫和黑暗,必須用知識來驅除。

人有多少知識,就有多少力量,他的知識和他的能力是相等的。對同一件事情的處理,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一個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一個知識貧乏或缺乏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出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也更容易既快又漂亮地把事情處理好。

關於知識的價值,有過這樣一段精彩的論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長於思辨。”而這一切,對於你未來的人生之路是多麼的重要啊!

人生應該趁著有生之年,學到更多的知識,為自己美好的人生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

2.處處留心皆學問

人生道路上,處處留心皆學問,大應當利用一切機會充實自己,隨時準備學習別人的長處,提高自己,從而取得進步。

人生最大的錯誤莫過於在懶散、無所事事中浪費時間,這也許是許多人都會犯的通病,一定要極其小心地避免犯這種錯誤。如果能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那些點點滴滴的時間累積起來的價值將是巨大的,如果浪費掉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時間,所造成的損失也將是無法挽回的!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幾秒鍾的時間雖然不長,卻構成了永恒曆史長河中的偉大時代,並形成了偉大人物與凡夫俗子的分界線。

充分利用時間,也不是指進行不受任何打擾地、嚴肅地學習。適當的時候,玩耍、娛樂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既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它們能讓人緊跟時代的潮流。並且可以從玩耍和娛樂中見識到各種性格和人性,並窺探到沒有防備的人心。

許多人出於懶散或僥幸,企圖工作和玩樂兩不誤。但他們的實際情況是,既沒有享受到遊玩的快樂,也沒有很好地完成工作。還有許多人,由於與貪圖享樂的人混在一起,他們便自以為自己也是一個會享樂的人了;而另外有一些人,由於有工作可幹,他們便自以為自己是一個正在工作著的人了,盡管事實亡也許他們什麼也沒有幹。

要利用一切機會充實自己,學習一切人的長處!隻要是願意提高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學到知識,獲得進步。出於人性中自然的虛榮心,每個人都樂意談論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如果你稍加留心的話,就會在周圍找到你想了解的很多知識,隻要能用心,在其他的地方同樣也能發現一些。觀察所接觸到的事情,給予它們適當地探究,不但能滿足人的好奇心,也能增長見識。對於自己所不了解的東西,要勤學好問。

比如一個人在旅行中來到信奉路德教的德國,可以在參觀他們的教堂時,順便參加他們的宗教儀式,觀察他們公眾禮拜的方式,並詢問他們每一個步驟的含義與目的。還可以去聽他們的講道,觀察他們講道的方式。還可以去了解一下他們的教會統治權,是隸屬於最高統治者還是隸屬於教會?他們的牧師維持生計的方法,是依靠類似於英國的什一稅?是依靠教徒自願的捐贈?還是依靠國家的薪金?如此下去,便能很快地對德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當到了信奉羅馬天主教的國家時,也可以做同樣的事:去他們的教堂,看他們所有的儀式,詢問它們的含義,找人解釋這些名詞。比如說,了解他們宗教的一些秩序、它們的創始人、規則、習慣和收入等等。

經常去公眾聚會的地方,能增長見聞,開闊視野。比如可以去各種各樣的宗教場所。一定要記得,無論當時人們的表現有多麼荒謬,他們都不應成為被嘲笑和譏諷的對象。要知道,誠實的錯誤是值得同情的,並不是可笑的。

不同的朝拜方式也絕對不是嘲笑的對象,每個教派都認為自己的東西是最好的。但我認為,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無誤的判斷,也沒有哪種標準可以決定哪種判斷永遠是最好的。

不管你去哪裏,都可以留心一下有關這方麵的問題,多了解所到國家的稅收、軍隊建設、貿易、商業、警察等等。如果能帶上一個有空白頁的書會更好或者是簽名紀念冊。要學會盡快在冊子上記下權威們告訴你的所有有意義的事,以作為備忘。

當一個人願意學習的時候,哪裏都是學習的內容,處處留心皆學問,不經意的學問也會成為大學問,學習應隨時隨地地開始和進行。

3.學而不綴時時習之

不管一個人到了多大歲數,也不論他有多麼貧窮,隻要他是人,就可以學習。人們可以透過學習保持“青春”,保持年輕人的心態,還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財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

名垂千古的西勒爾年輕的時候,抱著一個很大的希望,那就是專心致誌研究《猶太教則》。可是,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裕的金錢,他的願望顯得有些遙不可及,因為他實在太窮了。

在左思右想之後,他終於發現了一個可以完成心願的辦法:拚命地工作,靠工錢的一半過活,把剩下的錢送給學校的看門人。

“這些錢給你,”西勒爾對看門人說,“不過,請你讓我進學校去聽課,我很想聽聽賢人們在說什麼。”

在幾天之內,西勒爾就靠著這種辦法聽了不少課,可是他的錢實在太少了,到最後他連一片麵包也買不起。這時候,讓他感到難受的並不是饑餓,而是看門人堅決地攔住了他,不再讓他走進學校一步。

怎麼辦呢?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沿著學校的牆壁慢慢爬上去,然後躺在天窗邊。這時候,他就可以清楚地看見教室裏麵上課的情形,也可以聽到教師講課的聲音。

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凍,冷風刺骨。在第二天,學生們照常到學校去上課,屋外陽光燦爛,可是屋裏卻漆黑一片。學生們很納悶,為什麼那麼暗。

原來,西勒爾躺在天窗上,身上積了一層白雪,已經被凍得半死。他在天窗上已經躺了整整一夜了。

從此以後,凡是有猶太人以貧窮或者沒有時間為借口不去求學,人們就會這樣問:“你比西勒爾還窮嗎?你比他還沒有時間嗎?”

《猶太法典》中有這樣一些話:

“對於像孩子那樣學習的人,我們把他比做什麼呢?就像用墨水在新鮮潔淨的紙上書寫。

但對於像老人那樣學習的人,我們把他比做什麼呢?就像用墨水在破舊不堪的紙上書寫。

世界隻為了學童們的呼吸而持久存在。

學童們決不能忽視他們的學業,即便是為了建築神廟也不行。

沒有學童的城市終將衰敗。”

隻要是活著,就要時時刻刻不停地學習,學習是一種神聖的使命和寶貴的機會,絕不應被看做是人為分派的任務。人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學問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肯學的人比知識豐富的人更偉大。

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不學習的人是可憐的,而不求前進的人更是可怕的,學如逆水行舟,你不向前那就隻有後退。

對書籍不感興趣的人,或是“忙得沒有功夫看書”的人,終會被時代的急流所淘汰。

汽車大王福特年少時,曾在一家機械商店當店員,周薪隻有2.05美元,但他卻每周都要花2.03元錢來買機械方麵的書,當他結婚時,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誌和書籍,其他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就是這些書籍,使福特同他向往已久的機械世界邁進,開創出一番大事業。功成名就之後,福特曾說道:“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賺錢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事實已經證明,受過最成功教育的人,往往是自學成功者或自我教育的人。讓人有學問見識的,不光是學位,教育包含的也不隻有知識,還有更重要的——運用知識得法和持久的問題。而教育不足,對個人的成長是不利的。發表過《進化論》的達爾文就說過:“我的學問最有價值的全是自己苦讀學來的。”

對我們有價值的,並不是在學校念過書的事實,而是求學的態度。

不學無術的人,即使活著,也隻是行屍走肉罷了!宋代學者任末14歲時並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和險阻,到處尋師求學。他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怎能有所成就呢?”有時,他在樹林裏,搭個小茅屋住下,白天削樹枝做筆,汲樹汁當墨寫作;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到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大麻、蒿草之類照亮。讀書如有心得,就寫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都願用潔淨的衣服換取他寫滿了字的舊衣服。

學,可以立誌;學,可以成才。

學習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是縮小自己與優秀分子差距的最快最好的辦法,也是實現理想的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創造財富。每個人所要做就是快速地改變自己,加入到學習的行列,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係,改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知識型的人才。

有了工作的人,可以在一天中除了工作的時間以外所剩的時間有限,學習需要擠出時間,見縫插針,點滴積累。

讀書不失為一個學習的很好的選擇。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專業書籍和管理書籍,在工作之餘閱讀,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係,補充知識養料,更好地服務於本職工作和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在向比自己不知道高明多少倍的人學習,是一種“掘金”式的勞動。讀書的過程就是和作者對話的過程,書裏凝結了專家、學者、精英們的知識精華。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方便地獲取專家、學者的經驗所得,進而指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