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講:“苟日新,日日新。”創新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活力。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製勝的法寶。對於個人而言,人生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就沒有完善。不能創新,不會創新就隻能因循守舊,毫無意義和價值。人生要追求盡善盡美,就必須不斷創新,推陳出新。可想而知,一個從“博物館”裏出來的人是不會受人歡迎的,是格格不入的。
1.創新是一種能力
創新是一種能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內在潛能,普通人與天才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創新能改變一切,惠能和尚甚至說:“下下人有上上智。”每一個人都可以養成創新的習慣。
人的命運有時會在一個好的創意或者創新徹底改變,成為成功的階梯和關鍵。
有一位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為了理想,他毅然遠行。起初他到堪薩斯城的一家報社應聘,那裏的良好氛圍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編看了他的作品後認為缺乏新意而不予錄用,他初嚐了失敗的滋味。
後來,他替教堂作畫。由於報酬低,他無力租用畫室,隻好借用一家廢棄的車庫。一天,疲倦的畫家在昏黃的燈光下看見一對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隻小老鼠。他微笑著注視著它,而它卻像影子一樣溜了。後來小老鼠又一次次出現。他從來沒有傷害過它,甚至連嚇唬都沒有。它在地板上做多種運動,表演雜技,而他就獎它一點麵包屑。漸漸地,他們互相信任,彼此建立了友誼。
不久,年輕的畫家被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以動物為主的卡通片。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但他再次失敗了。
在黑夜裏,他苦苦思索自己的出路,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天賦。就在他潦倒不堪的當兒,他突然想起車庫裏的那隻小老鼠,靈感在暗夜裏閃出一道光芒。他迅速畫出了一隻老鼠的輪廓。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誕生了,沃爾特·迪斯尼也因此揚名。
探索、創新改變了人的整個命運,也改變了世界,人的進步如果沒有創新,大概人們還生存在茹毛飲血之中。正是人類有了想要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的念頭,但是有的人沒有膽量去嚐試,有的人嚐試了卻一直在失敗的原地打轉,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找到一種新的辦法。直到飛機的發明,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公元1020年,有個叫奧利弗的英國人決心實現這個宿願,他在雙臂上係上了一對鳥翅,撲騰了二百多米,墜下來,結果跌斷了雙臂和雙腿。盡管他身負重傷,然而似乎還很開心,他說是他疏忽了。忘了安上個馬尾巴!
無獨有偶,在公元1507年,有個叫約翰·達米恩的意大利人再次對這一記錄做了勇敢的挑戰。他在蘇格蘭進行了他的試飛。計劃。因為鳥毛難尋,他就因地製宜,用雞毛紮了一對翅膀。那天,他披著用雞毛製成的翅膀,從斯多林城保的高牆上縱身一跳,結果,宛如石頭下落,很幸運,他隻跌斷了一條腿。約翰·達米思異常失望,他長歎了一口氣,懊喪地說:“我犯了一個錯誤,我用的是雞毛,而雞是不會飛的。要是起先用鳥毛,我相信是可以飛起來的。”
創造發明,科學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都來源於人類對自然和未知的探索。進步的動力,是創新的結果。
創新的能力可以通過教育、訓練而激發出來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提高發展。應當相信創新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必須應養成創新的好習慣。
2.善於發現才能創新
隻有善於發現,善於探究,才能創新,才會有新的見地。
公元前555年秋天,齊國發兵侵擾魯國的邊境,魯國求救於晉國,晉侯召集宋、衛、鄭、曹等十一路諸侯會盟於魯濟,出兵討伐齊國。齊侯聞訊,便親自率領大軍進駐平陽城,準備與晉國決一雌雄。無奈初次交鋒,晉率領的各路諸侯軍隊神勇異常,給齊軍以沉重的打擊,使齊軍遭受到很大的傷亡。繼而,晉又略施小計,在乎陽城外漫山遍野密布旌旗,用馬尾巴拴著樹枝在大路上來回奔跑,弄得塵埃滾滾。晉的虛張聲勢使齊侯嚇得膽戰心驚,以為晉重兵壓城,平陽難守了。於是,下達了夜間秘密撤退的命令。
齊侯準備撤離平陽城的命令是秘密下達的,他手下的一些將領事先都不知道。在整個撤退過程中,齊侯也布置得十分周密,他要求人卸裝,馬勒口,一聲不響地撤離平陽城。果真,在大隊人馬靜悄悄行動過程中,平陽城裏的老百姓都在睡夢中未被驚醒!齊侯原以為自己這次行動做得人不知,鬼不覺,可以安然撤離平陽。但想不到齊軍前腳撤離平陽,後麵就傳來了晉軍的馬蹄聲、追殺聲。自以為得意的齊侯尚不及弄清是怎麼回事,後衛軍已經成了晉軍的戰俘,要不是他用鞭子狠命地抽打馬屁股,早就受縛於晉的馬前了。
那麼,是不是軍中有人走漏了消息?非也!是不是晉侯的探子探得了情報呢?也不是。其實,齊侯開始撤離時,晉侯正在營帳內召集諸侯商討攻城的計策,晉軍根本不知道平陽城裏的情況。原來正當晉侯等在商討攻城計策時,晉侯的著名樂師師曠閑來無事,獨自在營帳散步賞月。激戰前夜,平陽城裏、城外分外寧靜。師曠正沉浸在寧靜的氣氛中如癡如醉,突然聽到平陽城上空傳來一陣群鴉飛鳴聲。他豎耳朵一聽,其鳴聲甚哀。複又聽到城中傳來馬匹嘶叫聲,那馬嘶聲完全是失群之馬在尋找夥伴的聲音。為此,師曠心頭大喜,這鴉鳴馬嘶分明道出了齊軍奔城逃走的跡象。於是,他急急忙忙闖進中軍帳裏,向晉侯報告說:“齊軍已經開始行動,棄城逃跑了。”晉侯和各諸侯聽後,半信半疑。師曠急切地申明:“我乃樂師,聽懂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平陽城裏鴉鳴馬嘶聲異常,斷然是城中有異常的舉止,望君主不失戰機。”晉侯聽了,當即派兵向平陽搜索前進,果然是一座空城,於是隨即發起追擊。齊侯萬沒料到,自己如此秘密的軍事行動,竟然被鴉鳴馬嘶泄露給了晉軍。從鴉鳴馬嘶中聽出軍情,沒有靈敏的耳朵和聰慧的心是做不到的。善於發現,才會探究,才能創新,也才有新的東西誕生。
新事物不會主動生根、發芽,它的出現建立在不斷地探索與創新中。一切的發明都是和創新思維分不開的。
有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急需要知道燈泡容量的數據。由於手頭工作太多,他便送給一位年輕的助手一個沒有上燈口的玻璃燈泡,吩咐助手把燈泡的容量數據量出來。
過了很長時間,愛迪生手頭的活早已幹完,然而,那位年輕的助手仍未將數據送來。於是,愛迪生便親自去找他。
一進門,便看到地位年輕的助手正在忙於計算,桌上的演算紙已經一堆了。
愛迪生忙問:“還需要多長時間?”
助手說:“一半還沒完呢。”
愛迪生明白了,原來,他的助手用軟尺測量了燈泡的周長、斜度,正在用複雜的公式計算呢!小夥子還把程序說給愛迪生聽,證明自己的思路沒錯。
愛迪生不等他說完,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是白忙了,小夥子,這麼幹。”說著,他往燈泡裏麵注滿了水,交給助手:“把這裏麵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聽到後,臉一下子紅了。
一個人能成功全在於他思想活躍,勇於探索未知領域。思想僵化呆滯的人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創新才是成功的力量。
3.創新是繼續前進的動力
世事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萬事萬物都在變。用變化的眼光去看問題,才有新意,才有創新。
從前有個讀書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喜歡引經據典,用他的話來說,是“不違古訓”。
有一天,他家失火,他嫂子氣喘喘地對他說:“速喊你哥哥救火,他在隔壁下棋。”
讀書人出了大門,自言自語道:“嫂嫂叫我速速,聖賢書上不是說過:‘欲速則不達’,我焉能速!”於是,他慢慢吞吞地走到了隔壁家,一見哥哥正在興高采烈的弈棋,便默默地立在哥哥身旁觀棋。等到一局下完,他才說道:“哥哥,家中失火,嫂子叫你回去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