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天道酬勤,勤奮是人生騰飛的翅膀(2 / 3)

王力教授一生寫了40多種學術著作,近200篇科學論文,共上千萬字(譯著不計在內)。他的研究涉及語言學的廣闊領域,無論是語法,音韻和詞彙,無論是漢語的現狀和曆史,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一切,無不是用勤勞的學習而獲得的。

王力非常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在文字改革,漢語規劃和推廣普通話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他還積極領導漢語教研室對語言文字教學的課程進行改革、創新。他主編的《古代漢語》,從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國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好教材。

如果說天才,王力教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可這“天才”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通過勤奮學來的;如果說成功,王力教授也可算得上是當之無愧的了,而這成功的途徑,是用辛勤刻苦的汗水換來的。惟有勤奮、努力,不停地學習,進步,成功的征途才會少一些彎路,才會少一些曲折。

自古以來,惟有勤奮才是無往不勝的成功秘訣。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聞雞起舞……無不體現著一個“勤”字。每個人要養成勤的習慣,唯有如此,才會在成功之路上少走彎路。

4.天道酬勤,愛拚才會贏

滴水石穿,繩鋸木斷。當我們勤奮不懈時,一切阻力都不會生存,成功就在掌握之中。

但凡在中關村工作過的人都可以體會到,人就像被綁在了陀螺上,不能有一刻的停歇。因為如果你一旦停下來,你就要被社會所淘汰。

“幹什麼那麼玩命幹啊?”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中關村人怎麼回答呢?他們說:“雖然累,雖然辛苦,但是這是有回報的,我們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是在長自己的本事,不斷地克服一個義一個的困難,這樣做可以提高我們個人的能力。”能力是你未來的生存基礎。如果你的生存能力提高了,在未來的道路上你能走得更加瀟灑。反之,如果你不能努力於自己的工作,一天天地混,個人的能力不能持續地提高,企業很難用你。一時可能沒什麼,但你卻把自己淘汰於時代的前之外了,在別人前進時,你就已經落後了,“落後的國家要挨打”,落後的人則持處於失敗者的地位。

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

獅子媽媽教育自己的孩子時說:“孩子呀,你必須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更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餓死。”

而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呀,你必須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更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邪你就肯定會成為他們的獵物,被他們吃掉。”

獅子與羚羊就是這樣教育著自己的一代又一代,讓他們努力加油,爭取快一點,再快一點,更快一點……

我們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你無法停下來,因為一個人停下來,他將被社會淘汰;一個企業停下來,它將被時代淘汰;而一個國家停下來,它將被世界所淘汰。生存競爭,這正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聖相”,在我國的近代史中他占有了重要的一筆,即使是現在,《曾國藩家書》依然可以列為暢銷的書籍,可見他對我們現代人的影響力之巨。這樣一個聞名遐邇的人物,很多人認為他該是屬於那種天縱英才之流的,但實際呢,據史書記載,他小時候可是天賦不高,甚至有點愚笨。

關於他有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他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

偏巧,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那個賊希望等屋裏的人睡覺之後進去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見他睡覺,曾國藩還是翻來覆去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知道,曾國藩實在是稱不上天資聰穎的,反倒是那個賊人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這兩個人的結局卻不一樣,那個人雖然聰穎,記憶力不一般,隻是聽了幾遍的文章就可以複頌,但是還是成了一個賊,而曾國藩卻成為了連毛澤東都欽佩的人,稱讚道:“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5.勤勞才有收獲

隻有用勤勞才能采集到真正的“金子”,用你的勞動去獲得你想要的,比幻想你想得到的更重要。

自從傳言有人在薩文河畔散步時無意發現金子後,這裏便常有來自四麵八方的淘金者。他們都想成為富翁,於是尋遍了整個河床,還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確,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為一無所得隻好掃興歸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駐紮在這裏,繼續尋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他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錢都押在這塊土地上。他埋頭苦幹了幾個月,直到土地全變成坑坑窪窪,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塊土地,但連一丁點金子都沒看見。

六個月以後,他連買麵包的錢都快沒有了。於是他準備離開這兒到別處去謀生。

就在他即將離去的前一個晚上,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並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終於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發現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樣:坑坑窪窪已被大水衝刷平整,鬆軟的土地上長出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這裏沒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說,“但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來種花,並且拿到鎮上去賣給那些富人。他們一定會買些花裝扮他們華麗的客堂。如果真這樣的話,那麼我一定會賺許多錢,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將來,美美地說:“對,不走了,我就種花!”

於是,他留了下來。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裏長滿了美麗嬌豔的各色鮮花。

他拿到鎮上去賣,那些富人一個勁地稱讚:“噢,多美的花,我們從沒見過這麼美麗鮮豔的花!”他們很樂意付少量的錢來買彼得的花,以便使他們的家庭變得更富麗堂皇。

五年後,彼得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成了一個富翁。

阿凡提借來幾兩金子,騎毛驢到野外,坐在黃沙灘上細細篩起來。不一會兒,國王打獵從這兒經過,問道:

“喂,阿凡提,你這是幹什麼?”

“陛下,我正忙著在種金子哩!”

國王聽了感到詫異,又問道:“快告訴我,聰明的阿凡提,金子咋個種法?”

“您怎麼不明白呢?”阿凡提說,“現在把金子種下去,到秋天就可以來收割,把頭10兩金子收回家去了。”

國王一聽,眼睛都紅了,連忙賠著笑臉跟阿凡提商量起來:“阿凡提,你種這麼點金子,能發多大的財?要種就多種點。種子不夠,到我宮裏拿好了!要多少有多少。那就算是咱倆合夥種的,長出金子來,十成給我八成就行了。”

“那太好啦,陛下!”

第二天,阿凡提就到宮裏拿了2斤金子。過了一個星期他給國王送去了10來斤金子。國王打開口袋,一看金光閃閃簡直樂得閉不上嘴,他立刻吩咐手下,把庫裏存著的好幾箱金子都交給阿凡提去種。

過了一個星期,阿凡提空著一雙手,愁眉苦臉地去見國王。國王問道:“馱金子的牲口都來了吧?”

“真倒黴呀!”阿凡提忽然哭了起來,說道:“您不見這幾天一滴雨也沒下嗎?咱們的金子全幹死啦!別說收成,連種也賠了。”

國王頓時大怒從寶座上直撲下來,狂呼大吼道:“胡說八道!我不信你的鬼話!你想騙誰!金子哪會幹死的?”

“這就奇怪了!”阿凡提說,“您要是不相信金子會幹死,怎麼又相信金子種上了能長呢?”

國王聽了,再也說不出話來。

“搖錢樹”、“聚寶盆”恐怕隻會在傳說中才有,現實中不會有。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勤勞才是搖錢樹,惟有勤勞才是人生的“金子”。

6.勤勞方能自立

勤勞的人才充實,才會體味到勤奮的意義,勤勞方能自立,方知生活的美好。

無論勞心勞力,竭盡所能勤勉從事,各行各業,凡是勤奮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頭地。

出家的和尚,息跡岩穴,處於山水之間,看破紅塵,與世無爭,他們也自有一番精進的功夫要做,於讀經禮拜之外還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舉兩個實例:

一個是唐朝開元間的百丈懷海禪師,親近馬祖時得傳心印,精勤不休。他製定了“百丈清規”,他自己篤實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麵修行,一麵勞作。“出坡”的時候,他率先行動以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們於心不忍,偷偷地把它的農作工具藏匿起來。禪師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沒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格的沒有吃東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動了不少的人。

另一個是清初的以山水畫著名的石溪和尚。請看他自題《溪山無盡圖》:“大凡天地生人,官清勤自恃,不可懶惰。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殘袖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誦,稍餘一刻,必登山選勝,一有所得,隨筆作山水數幅或字一段,總之不放過。所謂靜生動,動必作出一番事業。端教一個人立於天地間無愧。若忽忽不知,懶而不覺:何異草木?”人而不勤,無異草木,這句話沉痛極了。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tat。義為過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謀而合。

勤的後麵是懶。早晨躺在床上睡懶覺,起得床來仍是懶洋洋的不事整潔,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給別人做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會做的事不想學,無意把事情做得更好,無意把成果擴展得更多,既好逸樂,四體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過周末如何度假期。這就是一個標準懶漢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