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專注——人生的靈魂(1 / 3)

專注是人生的靈魂。當把聚光鏡放在太陽下聚焦時,就會逐漸升溫而起火。當把精力專注聚集在某一點時,人生也會沸騰。專注是人生的焦點。完善人生,必須把專注的習慣帶在身上。事事認真、專注,那麼,身後就會有百花齊放。人生算起來,真正能集中力量撲在工作、事業的時間也隻有二十年左右。那麼,隻要專注做好哪怕一件事,也足夠稱得上是可觀的了。

1.業精於專

許多有成就人沉浸在自己的事業中不能再分出哪怕一點點心思去幹其他的事,這就是他們專心的地方,也是他們傑出和成功的地方。

大科學家牛頓的衣服常常是不合時宜的;居裏夫人結婚時有人要送她一件禮服,她堅持要一件深顏色的,而不要顏色鮮豔的,為的是可以穿著它到實驗室工作;愛因斯坦從不講究衣著,他喜歡的是斯賓諾莎的名言:“要是袋子比其中的肉更好,那可是一件糟糕的事”;李四光有個綽號叫“破褲子教授”。在生活中考慮多了,在事業上考慮就少了。有誌者都懂得這個淺顯的道理。

牛頓結識了一位年輕的姑娘,並且向她求了婚。有一次,他們外出散步,牛頓含情脈脈地拉著姑娘的手。可是,他的思想卻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正在研究著的疑難問題。像做夢似的,他下意識地把對方的手指當做通煙鬥的通條,直往他的煙鬥裏塞。這位姑娘疼得大叫不已,莫名其妙地看著牛頓。牛頓這才醒悟過來痛心地向姑娘道歉說:“啊,親愛的,饒恕我吧!我知道,這事不行了。看來,我是該一輩子打光棍。”

盡管姑娘寬恕了牛頓,但是卻不能理解他,愛情終究成了泡影。科學上許多新的問題不斷湧向牛頓的腦海,他整個的身心都集中在科學事業上,所以終身未娶。

愛因斯坦有一種奇妙的自我隔絕的本領。在家裏,他常左手抱著孩子,右手做著計算,孩子的啼哭聲和他哄孩子的聲音仿佛屬於另一個世界。在他自己的那個世界裏,唯有聲音是分子、原子、光量子、空間、時間。

有人問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的兒子:“你父親認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回答說:“在我父親眼中沒有所謂最大的成就,隻要他在做什麼,那就是他最重要的事。不論他是在指揮樂隊還是在剝一隻橘子。”不難看出,全神貫注是托斯卡尼成功的奧秘。

因此,如果我們要想成功,也必須有專心的精神。

2.專注就是積聚能力

集中注意力意味著排除外界幹擾,平息內心的不安,並且尋找各種方法,全神貫注於你所要解決的問題。它要求你把自己的意念從千百件你必須做的事情當中收回,變萬念為一念。把注意力放在你手中正在幹的事上,就像一隻準備撲食的貓。

集中注意力就要長時間地控製你的精力和思維點,集中於特定的任務上以達到特定的目的。

對於任何東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而且,隻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並且十分熱烈,那麼,“專注”這把“神奇之鑰”將會幫助你得到它。

人類所創造的任何東西,最初都是透過欲望而在想象中創造出來的,然後經由“專注”而變成事實。

養成專注的習慣,就必須放棄疑惑。對任何事情都抱著懷疑態度的人,將無法獲取這把“神奇之鑰”,你必須對正在進行的事情抱著信任的態度。

你必須假設你考慮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或是一位傑出的演說家,或是一位成功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總而言之,你必須假設要成為某一方麵的頂尖成功者。總之,作必須相信能夠成為這樣的人。

大約兩年前,老趙開始注意到,他“專注”工作的能力已經衰退了,他的工作變得令他心煩:忘記處理信件,直到後來,桌上的信堆積如山,令他看了大吃一驚。各種報告也被他積壓下來,使他的部屬大感不便:人雖然坐在辦公桌前,但腦中卻想著別處。

其他的情形也都顯示出,他的心思並沒有放在工作上他忘了參加公司一個重要的主管會議。

對於這種情形他真是驚訝萬分,於是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希望把這種情形好好想一想。他在一處偏遠山區的度假別墅內嚴肅地反省了幾天,使他深信自己是患了健忘症。缺乏“專注”工作的力量,他在辦公室的肉體及心理活動變得散漫無目的。他做事漫不經心,懶懶散散,粗心大意,這完全是因為他的思想未放在工作上的緣故。他在滿意地診斷出他的毛病之後就尋求補救之道。需要培養出一套全新的工作習慣,他決心要達到這個目標。

他拿出紙筆,寫下一天的工作計劃。首先,處理早上的信件,然後,填寫表格、口授信件、召集部屬開會、處理各項工作。每天下班之前,先把辦公桌收拾幹淨,然後離開辦公室。

如何培養這些習慣呢?重複這些工作。但是,這些事情他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過幾千次了。

立即把新工作計劃付諸實施。每天以同樣的興趣從事相同的工作,而且盡可能地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內進行相同的工作。當發現思想又開始想到別處時,立刻把它糾正過來。

他利用意誌力所創造出的一種心裏的刺激力量,不斷地在培養習慣方麵獲得進步:後來,每天雖然做同樣的事情,但卻感到很愉快,這時,他知道已經成功了。

“專注”本身並沒有什麼神奇,隻是控製注意力而已。

一個人隻要集中注意力,就能調整自己的思想,使它能接受空間的所有思想波:這樣,整個世界都將成為一本公開的書籍,供你隨意閱讀。

凡事專注必成功。甚至在一種極特別的情形之下,隻要我們能找著另一個專注的對象,我們仍是能保持泰然的態度的。

我們最大的毛病便是:常常以為自己是被注意的中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們戴一頂新帽子或穿一件新衣,總以為眾人都在注目了。其實這完全是自己的臆想。別人或許也正和我們一樣以為自己正受到他人的注目呢!如果真正在注意我們,那大概是因為我們的自我感覺使我們表現出一種不正常的態度,而不是由於衣服:

同樣的原因也可以應用在許多別的情形上。如果某人十分專注於他的工作,你絕不能使他感覺不安,因為他甚至不覺得有人在身旁。假如有人看你工作,你便覺得不安,解求的方法是專心去做得更好些,而不要勉強克製自己的不安。如果你曉得自己做得很好,大家看你時便不會感覺不安;這種不安是因為你怕工作做得不好,怕弄出錯處,怕別人看出你秘密的思想,於是引起你臉紅手顫,聲音戰栗,這些行為都是你怕顯露出來的,但是正因你害怕而越發顯露出來。

專心想到自己是不能增加做事的效率或減少自我感覺的,專心想到工作卻能做到。

不過在許多情形之下,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工作或你所要做的事,而是別人。如果在專心工作之餘,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你會無往而不勝。

自我的感覺強烈完全是因為想自己,克製的方法便是不想自己。

自我的感覺是臆想的一種形式。別人並不會如你所想象的那樣關心你。他們有各人的事情要忙。記得這一點,你在他們麵前便不會感覺不舒服了。

養成喜歡和人親近的習慣,那樣,你和他們在一起時便不會感覺不舒服。別人看見你喜歡他們,同時也會感覺愉快:這種方法還能增加你安閑的態度。

安閑的態度不是可以由矯飾或假裝冷淡得到的。態度要自然,不可把自己看得太重。

專注就是做好一件事。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能夠將你身體與心智的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會厭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嗎?每個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個小時。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們隻做一件。假如我們把這些時間運用在一個方麵、一個目的上,我們就一定比他們更加成功。

專注就是把握現在。大多數人都是略微超前或略微落後,從未準確地把握住現在。假如他們正在與人談話,他們可能同時在回想自己剛才說的話、別人剛說過的話,或是他們正想要說的話,甚至在想一些完全不相關的事。

心不在焉對任何事業都可能造成災害。成就事業,應該使我們的身心處在滿溢狀態。滿溢狀態行為是發生在精神高度集中中,因心智狀態過於專注而忽略了其他無關的事物。運動員有時會用“在自己的地盤上玩”來形容當他們的表現超出他們的能力,每件事都很順利的時候,利用類似競賽的挑戰狀況成功地激發出滿溢狀態行為,滿溢狀態最可能發生在個人處於能力與任務的難度大約相當的情況下。如果任務太難,人會感覺焦慮不安,如果任務太簡單,也不能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