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在某一項消費上花費多,那麼也就需要在另一項消費上節約。這在經濟學上叫“機會成本”。例如,如果在飲食上花費多,那麼在衣著上就應該節約;如果在住房上花費多,那麼在馬廄上就應該節約,諸如此類。因為凡是在所有的消費上都花費多的人,都難免衰敗。
通常,減少零星的花銷,學會儲蓄,並非屈尊以獲小利而不受人尊重。對於一旦開始就要繼續下去的費用,在開始的時候就要謹慎。但在那些隻有一次的消費上,則不妨大方一些。
致富的共同秘訣是:你省下來一塊錢,等於你賺了一塊錢。學習理財得當的思維,這對於養成節儉儲蓄的習慣是有幫助的。
3.不會算計一世窮
中國有句俗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都應該有一個經濟計劃。不能吃了上頓,不管下頓。今天有食物今天就吃飽,明天沒有食物了就餓著。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美國財政預算專家愛爾茜·史塔普裏頓夫人說過:“使多數人感到煩惱的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
卡耐基也總結過他在貧苦中是怎樣計劃用錢的,他說:“我也有過財政困難,我曾有過在密蘇裏的玉米田和穀倉每天工作10小時的經曆。我辛勤地工作,直至腰酸背痛。我當時所做的那些苦工,並不是一小時一塊美金的工資,也不是5毛錢,也不是10分錢。我那時所拿的是每小時5分錢,每天工作10小時。我知道20年一直住在一間沒有浴室、沒有自來水的房子裏是什麼滋味;我知道住在一間零下15℃的臥室中是什麼滋味:我知道徒步數裏遠以節省一毛錢,以及鞋底穿洞、褲子打補丁的滋味;我也嚐試在餐廳裏點最便宜的菜,以及因沒錢去洗衣店而把褲子壓在床墊下的滋味。然而,在那段時間裏,我依然設法從收入中省下幾個銅板,因為如果我不那樣做,心裏就不安。由於這段經驗,我們就必須和一些公司一樣,擬定一個花錢的計劃,然後根據那項計劃來花錢。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不這樣做。”
現在人們提倡超前消費,有些人不管自己的經濟狀況如何,貸款買房,貸款買車,一下子就使自己的經濟陷入困難的境地,後半輩子總擺脫不了還貸款的壓力。
一旦你涉及管理自己錢財的時候,你就開始經營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錢了。
一位華僑50年前到美國,立誌做一番事業,當時他很窮,生活壓力大。所以他把每一美分的用途記錄下來。他難道想知道他的錢是怎麼花掉了嗎?不是的。他心裏有數,他十分欣賞這個方法,堅持記錄,甚至在他成為世界聞名的富翁,擁有一艘私人遊艇之後,也還保持這個習慣。
拿個本子來,開始記錄。預算專家建議我們,至少在最初一個月把我們所花的每分錢做準確的記錄。如果可能的話,可做3個月的記錄。這隻是提供我們一確的記錄,使我們知道錢花到哪兒了,然後還可依次做一下預算。
預算的意義,並不是把所有的樂趣從生活中抹殺。真正的意義在於給我們物質安全和免於憂慮。依據預算來生活的人,比較快樂。
你應該把所有酌開支列出一張表,然後把所有的收入也列成一張表,對照之後,你就知道該怎樣花錢了。然後,再找專家谘詢一下,投資或儲蓄都可以。
會花錢的人能夠擁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
有兩位男士收入一樣。可是,有位總是穿著入時,而且不多花錢,而另一位,每個月都買衣服,卻沒有一件衣服入時得體,每月入不敷出,原因就是不會花淺,會花錢就是能夠使錢的價值得到最大的實現,每一分錢都花得值。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為自己的收入煩惱、痛苦,其中有人因為收入低,有人因為花費高,還有人因為收入提高了欲望也增加了。
按預算花錢,收人多可以多花,收入少就要少花。超前消費,你背上債務,就沒有快樂了。
現在有些人借錢愛找朋友,這樣一遇糾紛,常常會失去朋友。還有些人去找放高利貸的人借錢,這樣就無疑要陷入利滾利的痛苦之中。正確的選擇是去銀行貸款,在那裏你不會上當吃虧,銀行不會宰人。
現在國家的保險業還不是很發達,人們的保險意識也不強。其實,有錢可以投一點保險,預防意外。
有個年輕人掙了一筆錢,投了筆健康保險。誰也沒想到過了一年,他就得了一場大病,保險公司賠付了一大筆醫療費。如果沒有保險,那麼他當年辛苦掙的錢就全賠光了。
如果你有孩子,就必須教育孩子理財。一位母親從銀行裏取得一本特別存款單,交給8歲的女兒。每當小女兒得到每周的零用錢時,就將零用錢存進那本存折,而母親自任銀行管理員。每當女兒必須使用錢時,就從賬中提出,把餘款結存詳細地記錄下來。從模擬銀行的遊戲中,小女孩不僅學到很多知識,也學會了如何處理金錢的責任感。
不要寄希望賭一把來賺取金錢,賭博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一個人要是把自己的財富寄托在偶然性的賭博上,那麼肯定會失敗。
現在國家禁止賭博,各地的老虎機陸續被查封。然而還有很多人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丟在賽馬、紙牌、骰子、吃角子老虎機身上。這些人注定一生遭遇失敗。
要是得不到我們所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苦惱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原諒自己,豁達一點。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你一天也隻能吃三頓飯,睡一張床。
羅馬政治家及哲學家賽尼加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麼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
財富是沒有止境的,擁有多少也不夠花。保持一個平常心態,過平常人的生活,你才能享受生活的快樂。不要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夠吃夠用就應該滿足了。
4.從一點一滴積累做起
現在很多人一開始就擺出一副要賺大錢的架勢,小錢看不上,結果常常什麼也沒賺到。賺大錢是要有大資本大後台大才智,還要有大機遇才能實現的,而一般人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賺錢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世界金融市場的年輕富翁戈德曼5歲時父母離異。母親帶著他改嫁。10歲的戈德曼在暑假期間,每逢星期日淩晨4點就起床,把烤麵包片和晨報分送到各家。這樣,每個星期天他都能掙上25美元。隻要有掙錢的機會他從不放過,哪怕隻掙一美分。
其實,很多大企業家大富翁,都是從小職員做起,從掐小錢起家的。
從掙小錢開始,可以培養你的自信。小錢容易掙到,你就會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你就會相信自己能掙到錢。
掙小錢不需要太大的本錢,不需承擔太大的風險。
掙小錢可以為掙大錢積累經驗。
掙小錢還可以培養自己踏踏實實做事的態度和習慣。
有時候小錢也是不好掙的,也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代價。
發財不求暴富,實實在在從小錢掙起,一點一點積累,在掙錢的過程中體驗人生的滋味,才有成功的感覺,才有創造的快樂。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想闖一闖,都想發財。對一般人來說,沒有大筆的資金就難以創業,沒有大的背景也就難以成事。很多人是扼腕空歎,不知所為。
陳中華是北京科技大學畢業的研究生,為了創業,辭去了鐵飯碗。沒有資金,他與妻子一起去收破爛兒,撿破爛兒,一點一點積累資金。後來他又幹起了回收舊電腦的生意,越幹越好,現在他在中關村發展起他的業務,成功地實現了創業的第一步。
他說:“撿破爛兒,收破爛兒,可以說是起點低到了極限。這讓我心裏有了承受力,假如我現在生意做砸了,我也不怕。我有個底線,大不了再去撿破爛兒,收破爛兒唄,照樣能活。從另一個角度講,我是從最低點起步的,每走一步,都是上升,都有成功的喜悅。假如將來做大了,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走得穩當,走得踏實。其實,人起點低不怕,隻要能不斷地向上。什麼都不做或不能做,那才可怕呢!”
陳中華的舊電腦生意越做越大。他租住的那間房,屋頂很高,像個大倉庫。靠牆碼著新進的一百台舊顯示器,箱子快摞到屋頂,使房內空間狹窄,坐在裏頭顯得人很小。
“現在每天時間不夠用,晚上從不在12點前睡覺。如果我在原單位呆著,苦惱的事還依然苦惱。可現在,我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做每件想做的事,行動快,效率高。雖說起步低,但天天都有發展。雖說苦點累點,但快樂,充實,有希望。這種感覺非常好。”
陳中華是靠自己從無到有創業的,他的成功告訴人們:
不要幻想從天上掉下來一筆錢,自己去掙才是真本領。
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物,幹不了下等活兒。
腳踏實地從一分錢掙起,積少才能成多。
根據自己的實際,設定創業的最低起點,一步一步往上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