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生氣是自己在懲罰自己(1 / 2)

日本的白隱禪師,是位生活純淨的修行者,因此受到鄉裏居民的稱頌,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可敬的聖者。

有一對夫婦,家裏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不經意問,夫婦倆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起來。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異常!經一再苦逼之後,她終於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兩字。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隻若無其事地答道:“就是這樣嗎?”孩子生下來後,就被送給白隱。白隱沒說什麼,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但他總是處之泰然。事隔一年後,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原來孩子的生父是在魚市工作的一名青年。她的父母立即將她帶到白隱那裏,向他道歉。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隻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白隱甘於“忍辱”的德行,贏得了更多、更久的稱頌。

我們得到幸福和成功,得到友誼和愛情,不是因為我們的防衛的姿態,而是源於身心的開放。忘記誤解,忘記自己,我們才會得到人生最寶貴的東西。

還有一位修行者,脾氣很暴躁,但他卻很用心,想將這暴躁的壞脾氣改掉。於是他花了許多錢,蓋了一問廟宇。他特地找人在廟宇大門口的橫匾上刻了“百忍寺”三個大字。

這位修行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誠心,特地一一向前來的進香者,說明自己改過向善的意念,大家也都十分敬佩他的用心。此時,有位過客向修行者問高懸橫匾上的字。修行者說:

“百忍寺。”過客再問一次。修行者口氣略有不耐:“百忍寺。”

過客故意又問了一次:“請再說一遍。”修行者已經按捺不住,暴躁地回道:“百忍寺,你聽不懂啊!”過客笑道:“你才說了三遍就受不了了,還建什麼百忍寺呢?”

“忍”字拆開是“心”字上麵“一把刀”,可見我們能夠做到“忍”是很難的。當我們忍不住時,就試試美國前總統傑克遜的方法:“生氣的時候,開口前先數到十,如果非常憤怒,先數到一百。”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