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對手。
戰爭年代不用說了,和平年代也一樣: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有學習對手,走到社會上有競爭對手。
不管你做什麼工作,從政或是經商——你總是會發現有人在和你競爭一個職稱,一個頭銜,一個崗位,一份工作或一份合同……
你無時無刻不在麵對著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對手的挑戰——
結果要麼你輸了,對手贏了;要麼你贏了,而對手輸了。當然也可能出現雙輸或雙贏的局麵,不過這種機會很少。
每個人都需要有對手。
很多人有競爭對手,卻總是一廂情願地幻想無人和他競爭的局麵,最好所有人都是朋友,不是對手。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沒有對手,人類不可能進步;沒有對手,個人也不可能進步。優秀的人才總是在和無數對手競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而不是一個人寂寞地攀登成功的頂峰。失去了對手的刺激,同時……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現代社會到處都充滿著競爭,也存在著欺騙。人們往往感到迷惑不解,膽小者躲避,愚魯者輕生。其實,每個人都想在社會上站住腳,然而往往又對現實甚為不滿,心態不佳。可是,如果不好好處理就會被現實社會所淘汰。
又有另一種人,心懷大誌,為了高潔之理想,九死不悔地去追求,成事者固然極多,但敗陣者亦為數不少。我讚歎這些人的執著,可是,世問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些勇者的失敗必然有其原因。
無智乎?非也,無勇乎?非也,無仁乎?無義乎?無禮乎?無信乎?均非也。英雄的氣概,君子的風度,這些盡管他都具備,但最終卻落得兩手空空,滿目淒淒。緣由在於少了一點關鍵性的技能,這些技能人人都能學得會,人人都能做到。
但要把這點技能學得精,做得妙,那就需下功夫研磨一番了。
這點技能是什麼?答日:彈性處世。
有人要發問:如此說來,人人都要圓滑世故不成?如此說來,世間成事者,劉邦、劉備、羅斯福、威爾遜都是滑頭滑腦的人了嗎?大概你有所知,又有所不知,我所說的“彈性”二字,正如武林功夫,同為天下神功,有的能使人強健神勇,行俠仗義;有的卻讓人走火入魔,為非作歹。
諸君不信,那我來問你:韓信在人胯下鑽過,是否這叫圓滑?如若不是,那何以為辱?越王勾踐敗在夫差手下後,讓自己的妻子到吳宮內去做妾,這是不是叫圓滑呢?有人會說這隻是取勝的一種戰略思考,對,你說得沒錯,這裏所說的彈性處世,其義也在此。彈性處世,並非讓你營私舞弊、貪汙賄賂、投機取巧。彈性之道,是人生智慧的凝結,它的形式變化多端,可以稱為“以屈求伸”,也可稱為“以柔克剛”。
彈性溝通,可以說是一種以屈求伸的本領,它是運用智慧來巧妙地為人處世,戰勝敵人。
一個人若是有很大責任心的話,那他不僅僅是為了生存,他還要揚善懲惡,為了給人間多一分熱、多一點光,他還要去戰鬥,不僅僅是奉獻而已。
彈性是一種武器,最適用於惡毒之人。當敵人對你開槍射擊時,你還是揮舞著大刀長矛去拚命,那顯然是在冒險。現實生活中,正直的人往往希圖世間有一種純粹的正義,並且樂意給這純粹正義塗上一層油彩,之後便如信徒般地崇拜它。這些人的正直是非常值得讚揚的,但是,他們還沒有能認清這個世界,他們盡管認清了,也是試圖用一種虔誠的信仰來掩飾他們心中的恐慌,來裝飾他們逃避的心理。因此,他們不敢正視現實,他們善於粉飾現實。
其實,美醜是相對而言的。醜惡本來就與善良相互對立著存在,有善良必然會有醜惡。老子《道德經》中雲:“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這裏不是讓我們去齷齪著生活,它隻是教你一種生活的藝術,戰鬥的本領。
曆史上有不少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例子。世人常講“忍為貴”、“曲則全”,必定有它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