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學會傾聽決定了許多事情:能否做成生意,能否得到工作,能否通過考試,甚至——能否得到愛人。然而傾聽卻得到了一個“被動的名聲。不,不是這樣,傾聽簡直就是成功的”先聲。
口堅定傾聽他人說話的願望
許多人之所以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純粹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傾聽他人說話的願望。他們完全被“自我”主宰,喋喋不休地述說以希冀他人的理解。他們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和想要說的話上了,以至於他們根本沒有時間(當然也沒有願望)聽聽別人說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師以及其他的權威人士也經常給我們一些誤導,使我們無法養成健全的聽話習慣。他們傳遞的錯誤信息包括:“不要理他”、“隻要你將頭轉過去,他就不會來煩你”以及“他隻是在說氣話,千萬別當真”等等。事實上,除非能下定決心,否則我們不可能完全搞懂別人的意思。
好好地聽別人說話會有哪些好處?首先你可以得到最新信息、趕上潮流、擺脫困擾;其次它可以增加你說話的分量。這也是增強你的談判優勢、使你的話更具影響力的關鍵。最後,你會獲得別人的喜愛與歡迎。所以F這樣的決心是給自己和別人的一份大禮。
口采取開明的態度
除了決心之外,我們應當對新的信息與新的潮流持開明的態度。正如好的醫生善用他的聽診器搜集病人體內的各種情況,我們也應該重視不同意見,使自己能做進一步的思考。
口正確地過濾信息
我們平常就對許多事情養成了聽而不聞的習慣。當電視節目主持人請觀眾繼續收看廣告的時候,多數人不是趁機上洗手間,就是到冰箱拿瓶飲料。這通常不會造成什麼損失。但是如果你拒絕依照空中小姐的提醒在下機以前檢查個人隨身攜帶的行李,好麼很可能要花上2倍的出租車錢與出差的寶貴時間。
所以,應該經常地檢查我們的“聽覺過濾器”,正確地過濾信息。
口讓對方明白你重視他們的看法
好的業務員經常發現聽顧客說話是交易成敗的關鍵,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這個原則同樣適用其他的企業經理人。
口避免用聽話作為“開溜”的準備
有些人是基於以下的理由假裝在聽別人說話: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怕說錯話、累得要命以及不想和說話的主題有所牽扯等等。他們眼睛看著你,但耳朵卻沒有聽你講些什麼。事實上,已經逃離交談的過程。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習慣就得特別當心,因為這種傾聽和真正的傾聽有很大差別。後者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同時還要適時地發表你的想法。如果被對方發現你心不在焉,即使他繼續和你交談,心中也必然充滿厭惡之情。
口熱誠地聆聽
有些人喜歡抱著冷漠的優越感或批判的態度聽人說話,同時,他們也愛用同樣的態度與人談話。這樣的態度使人無法與你坦誠相對,說出他們的心裏話。
當然,熱誠地聆聽與口頭敷衍有很大差別,所謂的口頭敷衍諸如:“沒關係,你隻是一時衝動罷了。”“沒必要那麼擔心,事情自己會好起來的。”這樣的話對別人可以說是毫無幫助,而且可能給對方造成挫折感:自己的判斷原來整個沒價值,自己擔憂的事情原來都是“沒關係”的!
熱誠地聆聽與此不同,它是給人更多的關懷與啟迪,使人在真誠的氣氛中重新獲得勇氣,找回自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口傾聽事實之餘也要注意對方的感覺
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洛吉斯指出,醫生要治好病人除了妙手回春的醫術之外,必須讓病人認為醫生真的關心他。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掏大把鈔票看心理醫生的原因。事實上,這些醫生能做的,朋友也都能做。隻要你能注意別人的感覺,對方就能得到真正的滿足。
口注意找出背景因素
任何話語和感覺必然有它的背景因素。找出背景因素才不會出現談話不對路的情形。
例如你的朋友向你表示他還無法下決心買下某棟房子。真正原因可能是他的職位岌岌可危,隨時準備卷鋪蓋走路。如果你不試著找出這個重點,很可能會就房子和他說上半天。不了解一個人的經曆及生活狀況,就無法正確理解他話中的真正含義。因此,找出背景因素是對別人的話做出恰當回饋的關鍵。
口“聽清”對方沒有說出的話
為什麼你的朋友不肯告訴你某件特殊的事情?為什麼老板沒有提到工程進度延誤的問題?他們沒有說出來的話可能和已經說出來的一樣重要。
口歸納對方說話的重點,而不是單純地加以重複有些人總愛重複別人的話以表示自己在注意聽,這樣做並不能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歸納重點表示了解,單純的重複則隻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兩者之間有著重要的差別。歸納重點能使講話的人重新思考他的論點是否有問題。
歸納可以在三個層麵上進行:話語、感情以及沒說出來的話語及感情。當然你不需要每次都歸納對方的講話重點。以下場合是這麼做的適當時機:雙方的情緒都很強烈;雙方都認為有必要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以及有一方希望得到新的觀點等等。歸納重點的好處在於告訴對方你了解他的意思,確定對方的想法並有助於思考下麵的行動步驟。
口全神貫注
講授溝通技巧的教授經常在課堂上做這樣的實驗:他請發言的同學到教室外頭準備,然後告訴留在教室的同學待會兒要表現出各種漫不經心的樣子。當發言者回到教室的時候,他一邊講~邊看到同學有的以手托腮,有的半躺在椅子上,還有的眼睛看著窗外。